冬日的周末,带着今冬最泛滥的感冒症状的最后几声咳嗽,大家又聚到一起开启上课模式。
高老师开始对上次作业的温故,期间会问我们,老师做这份作业的目的,你听到的,看到的,想要让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体验感受?
原来客观性描述,主观性描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至关重要。在咨询关系中,要保留这部分。而我会发现,在自己的系统里,可能(假设性描述),我认为(判断性描述),已经成为了自动化思维模式。
表达可以任何观点,但要周全。我们关注的听到的,看到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用提问打开空间,有时把我看到的听到的进行描述反馈给来访者,会有一些他们的领悟。其实这种镜射的关系,我有时会在课堂有很奇妙的感受,所以我上课时,经常略感惊讶地问“真的吗?”
扫描身体,是身体上的体验,跟着音乐和指导语,关注自己的呼吸,前半程是难受,不能掌控的,随着时间推移,居然安静下来,接受了呼吸在体内的流动。一切都是修炼,连冥想呼吸都是如此。
下午是我们的王老师第一次来,记得以前上她的督导课时,是不主张记笔记的,于是笔记放在一旁。果然,王老师依次关注了每一位认真记录的伙伴。其实我明显感到她的记忆力不错,至少在记人方面,一节课每人名字和特点居然丝毫不差,哈哈,怪不得不喜欢笔记呢!当然有些玩笑!更多的是觉察吧……。
“共情”这词在咨询师的字典中应该是出现最高频率了吧!对于这词的理解应用,在王老师的课上,在我们艰难的与模拟来访者的对话中,体现在我们身上,来访者身上。原来是这样!感受之后的感觉。
“倾听”又是一个高频词,它的层次,对于我来说又是修炼。故事,情绪,隐含的期待,一切都是你我的日常所有,但又有多少被听到,被看透,被说出呢?
咨询师真是很伟大!江苏卫视有一档节目“最强大脑”,我特别喜欢看,因为他们太强了,我现在听懂题目都困难,而一道道不可思议的难题都被一一化解,不愧最强大脑。而心理咨询师就是人们最强心理大脑,因为可以洞察心灵深处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外部千变万化。
无论是毛老师,王老师,都对咨询师之路的磨练,无奈,艰辛,漫长,进行过打击人心的主观,客观的描述,但我依然想带着恐惧和好奇决定与伙伴们再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