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中被闹铃惊醒,起床参加第一次高三家长陪伴群的学习,期待了很久了。有点激动,语无伦次,但收获多多。
一是一般化,与孩子不好交流的不只是我们,很多家长也是这样;不努力学习的孩子不止是我们家有,很多妈妈面临这样的问题。二是不要有期望,还是因为期望值太高才更失望,特别是最近,各种不满意,不满意就有情绪,有情绪就不好沟通,不沟通关系越来越远。三是表达想法,不发泄情绪,但是应该说出自己的观点,憋着不说就会压抑,还有可能有误会。
想起来一段话,分享一下:要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可能变成语言,要注意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可能变成行动,要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可能变成习惯,要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可能决定命运。
每天看孩子
早起五点学习时,家人还都在睡梦中,我只好到客厅,刚打开灯坐下,儿子睡眼朦胧的跟来了,我以为他要喝水,谁知他直接到我跟前,收拾茶几上昨晚吃东西留下的垃圾,规整后放入垃圾桶,再拿抹布擦干净,茶几一会就变了模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生活小记
昨晚舅舅打电话,说小孙子身体不好,总是住院,家庭条件不好,问能不能找途径救济一下。一大早表叔打电话,大老爷们没说先哭,儿媳妇宫外孕流产,结果昏迷不醒几天了,一问是肺栓塞,可能性命不保……
而我,晚上可以与闺蜜小聚,喝茶聊天,生活实苦,只不过是我们比较幸运而已,我真的非常幸运,我真的非常感激。
2022.3月13日 张东霞
第731次约练,与Z老师。
长程第18次。慢慢地陪伴,把事情的细节放慢,搜集更多可能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情中主人翁可能会有的动机与需要,处理事情中可能承受的压力与挑战,可能会学到的经验,或许曾经很难走出来的情绪,会有些松动。
面对孩子的状况时,作为父母,我们要走下道德的制高点,从父母的神坛中下来。不以对错论事情,放下固有思维,更多看到孩子,看到他们做事情的动机与需要,尊重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允许孩子犯错与尝试,并理解孩子犯错后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与孩子同频。
放下家长的自以为是,看似很容易,但在现实中却是难上加难。改变是痛苦的,也是需要慢慢地褪变的。放下我们固有的批评、指责与抱怨,是需要力量的与机遇的。只有我们真正想从内心改变时,我们才会愿意去接纳别人的不同。否则,这样的改变会变成自我纠结与内耗,会成为另外一种的自我对抗。表面上的接纳与允许,其实内心是抗拒的,会让自己更痛苦与无助!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有着他们不一样的成长特点,也有不一样的行事风格。或许他们无心或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会因为同龄人共性的特点,结果演化成为一个难以预料的后果。既尊重他们的特异之处,又需善意引导他们遇到类似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让他们看到更多应对的方式,从而不断成长与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