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人生果实》我就在思考我要怎样过我这一生剩下的时光,看了一遍又一遍,被英子和修一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动着,那么平凡的日复一日的劳动和生活竟然有那么多的美好在流淌。“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这句话正是这平凡恬淡生活的写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 一生。
我们受了多年的教育,科学知识是不缺的。缺的是什么呢?是像英子和修一那样对生活的透彻的理解和真诚的热爱。他们生活的多“艺术”呢?一餐一饭、绣着小花的餐布、精致的餐具、画着可爱图案的黄色标记牌、年糕用专门的烙铁印上孙女的名字“花子”...随着院子的阳光和景色变化移动餐桌的位置,每月寄给朋友书写的明信片...最美的生活就在最平凡的生活的一点一滴;老奶奶每周外出一次,到去了几十年的熟人商铺那里采购食材。每次老奶奶购物完商铺老板都会收到老爷爷亲手写和画的明信片,感谢他们提供了美味新鲜的食材让生活充满力量。他们如此善良的分享着自己的美好,给周围的人带去温暖。感悟到这种生活智慧的老人,对生活都有一颗虔诚的心。要过好生活,就要有“真善美”,理智、激情和感悟,也就是我们说的“科学、艺术、人文”三位一体的人生。
什么是真?科学需要求真甚至较真的精神,这是一个人负责任的表现。就像婚姻,最重要的不是两个人相不相爱,而是在于有没有责任感。反之同样成立,如果要离婚,两个人有没有感情也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有没有责任感,能不能继续履行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问一个问题: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的吗?或者说你相信“眼见为实”吗?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经过了“换能”之后经过加过的,看到的真实是我们认为的真实,并不是真实本身。你看到这片树叶,是绿色的吗?我们都知道颜色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大脑对进入眼睛的光波波长创造出来的。所以眼睛看到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民间有句话“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是清官对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公和婆说的那些自己认为的真实,当成了真实本身。“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是山,横着看是岭侧着看就是峰。心理工作者,不能听求助者讲故事,而是要关注他如何讲故事。需要关注他的情绪,情绪是当下的,而故事讲的是记忆,是经过大脑加工过的过去的事情。比如:一个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到当地妇联哭诉,妇联干部建议她离婚,她似乎一下有了支撑理直气壮的走了。可过不了多久会再来到妇联像上一次一样哭诉,妇联干部也是义愤填膺再次建议她离婚。同样的故事就这样重复着,妇联干部的分布已经不再指向她丈夫了而是这位女性部分人。并意识到她有心理问题。在咨询过程中问她:丈夫打他的时候一定很痛苦,可这样的痛苦重复了很多次,说明痛苦过后有一种感觉会让你觉得付出这样的痛苦是指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经过反复确认,她承认有并说是打完之后丈夫安慰她的方式让她有了小时候妈妈怀里被抱着的感觉。继续问她:丈夫不可能是喝酒后回家什么都不说就打你吧?(一定是这位女性的某种挑衅行为引发了家庭暴力,因为社会心理学的侵犯-挫折学说告诉我,“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这位女性没有犹豫就告诉我说“他一回家我就唠叨他,他就开始打我”,作为咨询师我们知道,妻子来告状的时候,已经把丈夫当成了魔鬼,同时把自己打扮成了天使-尽管她自己没有意识到。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是既不能恋爱也不能结婚生子的,更不可能长期生活在一起不离婚。这个妻子来告状的时候还没有离婚,足以说明这个告状者已经不知不觉变成魔鬼了。只有魔鬼和魔鬼才能争吵不止,撕打不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妻子变成天使,丈夫那个魔鬼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听樊登读书会的时候,听到他说“婚姻其实是一个人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很容易理解了。
什么是美呢?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美是人类的高级情感。问个问题: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有人说是的客观的,那怎么会有“情人眼里出西施”呀?主观的?那选美比赛的时候,选美的标准,按照西方审美定的黄金分割线是不是就是客观的呢?所以我们可以理解美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或者说,美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那美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要有流畅感,比如新款汽车比老款更有美感,因为新款的车呈现出来的流线型设计更明显看起来更为流畅。具体到社会心理服务上流畅就是“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再就是要有连续感,尽可能是的服务对象不脱落。
什么是善呢?人文追求的是善,人文中信仰使人虔诚,给人以悟性。人文追求的是一种情怀,我们可以体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和“可恨只有必有可怜之处”的区别去体味一下。。“悟”来自于佛教,人和佛的区别在于“悟”,佛是开悟了的人,人呢,是还没有开悟发佛。伟人说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一个人开悟了就什么都想得开了。
关于善,什么人更需要善良呢?举个例子:一次女性求助者刚进咨询师,我接起手机拒绝了一个已经出发在路上的求助者告诉他需要预约。这个女性一直看着我然后说:我一直以为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听你刚才接电话,我觉得你其实也没有那么善良。我笑了,问她“你为什么需要找一个善良的人来咨询呢”,她说“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家人也很善良,我只跟善良的人打交道”。 我问她“为什么呢?你为什么要让自己善良,也如此需要别人善良呢”她有些恼怒问我“善良有错吗”。我给她打比方说“假若一个小婴儿被遗弃在垃圾桶旁边,没有善良的人去救他,他自己没有能力生存下来;可像我这样健康的人,活下来而且活的很好,有必要依赖别人的善良吗?”是的,只有弱者,才需要别人的善良。反之同样成立,当你需要别人的善良时,你其实就是弱者。前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都是心理上的弱者,因此,咨询师必须是个善良的人,用善来回应求助者的弱。善良,是一种思考,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对爱的深度理解,是一种修行。
人的一生应该左手握住理性,右手握住感性,提高心身悟性,才可以拥有平衡快乐的人生。《人生果实》中,修一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他花了很多心血设计了新城的建筑方案最后没有被采纳,也是理性的接受。把心愿在自己的买来的土地上靠着双手一点点实现,把院子种满果蔬,四季常绿。在自然中修养身心,把美好带给家人和朋友。我要怎样过我的人生呢?写过这些,心中更加明了。
你看,那街道干净,花开芬芳,小鸟在歌唱。
带葡萄干的面包香甜柔软,咖啡苦中带香,豆子在厨房悄悄发芽,还有一锅鸡汤在慢慢炖着...
一切都那么普通,那么自在,这平淡的生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