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称“始建于秦汉年间”的悦城龙母庙庙内,进入大殿屏风前,就能看到大门右方安放着一尊老翁雕像,这位老翁是渔夫打扮,一脸慈眉善目,他就是悦城龙母神话中那位收养龙母的梁三公。
在悦城龙母神话中,梁三公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在神话中,龙母是先秦时广西梧州藤县人,刚出生时就被父母抛弃,其父母将其安置于一木盆中放进西江任水流去,一直流至今悦城河水口,被打渔的梁三公见到并收养,然后才有了之后的一系列龙母神话故事,所以在悦城龙母神话中,梁三公既是龙母的养父、恩公,更是龙母神话的缔造者,没有他就没有悦城龙母,没有他就没有悦城龙母神话,因而足见其在悦城龙母神话中的崇高地位,其亦理所当然地被供奉于悦城龙母庙中。神话是好的,故事是美妙的,但笔者要警醒研究龙母文化的人,这个神话是荒唐的,荒唐到难以自圆其说,就连合理的历史常识都不具备。
据今悦城梁氏家族称,梁三公为其祖先,是梁家祠(浴池梁公祠)的人。然而,经过笔者稽考,今德庆梁氏最早于宋朝落籍,而悦城梁氏为其分支,约是明朝中后期才在悦城圩落籍开村的,那么其“祖先”梁三又是如何而来?龙母作为先秦时人,已为人尽皆知之事,既然悦城梁氏开基于明朝中后期,那么今悦城梁氏家族又缘何错位地将梁三放到先秦时代而大肆宣传?同时,悦城梁氏家族还自豪地称悦城边地村后山岗有他们祖先梁三公的坟墓,他们每年都会前往祭拜,那穴墓就是俗称的“龙母养爷坟”。据笔者稽考,今悦城边地村后山岗的确有一穴梁氏祖墓,但该墓是明朝产物,并非神话中先秦梁三公的坟墓。边地村梁氏祖墓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墓前有民国十四年重立墓碑,碑文内容为:“大明显考登仕郎讳乔字秀夫号龙湾梁府君之墓。生于明朝丙寅年(正德元年)六月廿四日辰时,终于己卯年(万历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子时,享寿七十有四岁。”通过对边地村梁墓碑文的解读,我们知道这位梁氏墓主是明朝人,更非一位渔民,而是拥有九品官秩的文职官员。这样一来,一切就真相大白——被悦城人传得神乎其神的梁三公并非真实存在,其无非是悦城人对于龙母传奇身世的一种臆想而形成的产物,从其被冠以“梁”这个姓氏来看,其就是悦城人有意将龙母“本土化”而走的一颗棋子,随时被别有用心的人进行来回挪用。关于类似现象,在悦城龙母神话中还有诸多例子,笔者将这类现象统一称为“梁三公现象”。
梁三公现象在悦城龙母神话中的体现还有多处,如龙母原籍广西、龙母父亲温天瑞是南海官员、龙母母亲是悦城梁氏、五龙迁墓悦城等等,这些说法一望而知为穿凿附会之言,在此不赘。关于龙母的传说故事,在明朝中叶及之前的历史文献中已有大量记载,这些文献记载具有统一、合理的脉络,至明朝后期,大量文献开始出现虚拟、造假现象(即梁三公现象),将龙母传说无限夸张化,这种现象进入清朝以后更是愈演愈烈,乃至于神话级别,以至于后人在研究龙母文化的过程中产生迷惑、不解、误解。就以龙母身世及悦城龙母庙始建年代说,早期历代文献均记载龙母是端溪县程溪人,又载悦城龙母庙“始建无可考”,但进入清朝以后,地方史志、庙志开始诳述龙母是梧州藤县人、悦城龙母庙始建于秦汉年间,这种现象是文风不正的表现,其所引发出问题的严重性,已超出历史人物故里争论的界限,达到了道统归属争议的境界,对后世对于真伪的辨别有很大的误导性,这是我们作为历史真实的维护者而应该予以严厉驳斥的。
近现代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对龙母文化进行专题研究,但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研究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而是将明、清两代频频出现梁三公现象的地方文献资料奉为圭臬,并根据文献资料的叙述去派生出所谓龙母是先秦时骆越女首领、女祭司等等的谬论,并广而推之,这也是文风极度不正的表现,是站在前人的错误上走向更加错误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会根据专家、学者本身的感染力而将错误推广到更广泛大众的思想中的,因此也应该受到严厉驳斥。那么,龙母是否真有可能是先秦时西江流域的氏族首领或地位近于氏族首领的人物?答案是有可能的。不过,这种可能是建立在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基础上的,但至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发现一条关于龙母是氏族首领或地位近于氏族首领的人物的历史文献记载,所以只能存疑勿论,不能仅凭个人臆测去作任何不负责任的结论。对于龙母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我们既要有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勇气,又要有正本清源、去伪存真的精神,这是作为优秀文化传承者应有的品质。
从梁三公现象去看悦城龙母神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神话的矛盾性、抵牾性,因而这个神话是不足以作为第二历史进行研究的。当然,悦城人为了使龙母“本土化”而杜撰出一系列矛盾神话,彼心彼情,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鼎盛岭南二千余年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就衍生于西江流域的程溪之滨,这不但是程溪流域的荣光,更是整个西江流域的荣光!
作者:周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