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思想早已有之, 即祖国传统医学的治未病。治未病思想源自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如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是指医术高明的医生能在病情潜伏之时掌病情并早期治疗, 若病患已经发生才给予治疗, 就如同口渴了才挖井取水, 临到打仗才铸造兵器, 为时已晚。这段文字是现有可考记载中对治未病思想的最早概括。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 医术高超, 魏文王曾求教于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 都精于医术, 谁是医术最好的呢? ”扁鹊说:“大哥最好, 二哥差些, 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大哥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上工治未病), 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 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 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中工治欲病), 症状尚不十分明显, 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 二哥就能药到病除; 我治病于病情十分严重之时(下工治已病), 病人痛苦万分, 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 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 用针放血, 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 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 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 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这种“上医治未病”的思想可谓古人对健康管理最精辟和朴素的概括, 被认为是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源头。
治未病思想作为祖国医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传承到今天。治来病与健康管理思想殊途同归,袖此火手, 发挥治未病思想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引领作用,以治未病理念推进健康管理的发展,是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相结合的典范,体现了人类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跨越时空,超越名族。
关注我,不迷路,让你不花钱也可以进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