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倡导文明祭扫,网上追思。当然有些传统的习俗也没必要统统废弃,要因地制宜。城市小区里面也有人在楼道口焚烧纸钱以祭奠先人,指责者众。首先安全问题不能忽视,不过我担心多年以后,孩子们都不知道家乡原来的祭奠习俗,趁此机会,做一些记录,也算是寄托一下哀思。
老李家住在万区大约三百多年了,往上推三百年,我们住在大庄坪。小时后清明当天,家族总会安排人去大庄坪祭扫。那时候我还小,几十里山路去不了。万区村里有三处墓地,是老李家族共同的墓园,清明节会一起先祭奠共同的先祖。清明节我们都是大早上去扫墓,当地都叫“上坟”,由于当地农村实行土葬,清明当天要给坟墓培土,让经历一年风雨的墓地重新披上一层黄土。然后在坟墓上插上各色彩纸条,三年之内的新墓,只插白色纸条。这些做好之后,就开始祭奠,摆好各家做好的供品(俗作献饭),家族中的男丁跪于墓前,各家拿的纸钱堆在一起点上火,把油炸的献果子(类似于煎饼果子中加的一层油炸食品)放在纸钱上一起烧,小时候纸钱都是自己拓印的,长长的纸条叠在一起不容易燃烧,要用树枝挑起来充分燃烧,但更要防止山火烧起来。待纸钱烧完,还要焚烧黄表,香烛点着后要插在土里,立于墓前,奠酒三回,奉茶三碗,然后磕头作揖起身。老者会抓一些供品抛向四方,也让天地精灵同享。此时,大家抢着尝各家的供品,嘻嘻哈哈乐呵一番。
三处墓地祭扫之后,各家会分开祭扫各家近几十年分开埋葬的先人,寄托哀思,流程大致相同。清明过后许久,路人经过墓地,看到谁家墓地上彩条飘动,人们总会说,这户人家很孝顺,土培的好,简简单单地一句话,就是家风传承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