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浮躁繁忙的今天,可曾有人停下匆忙的脚步,为她悼念?又或者连今天(3月26日)是她的生日都不记得了吧。
三毛,如撒哈拉沙漠的一缕风,来时,轰轰烈烈,走时,悄无声息。
“感谢你赠我一场空欢喜,我们有过的美好回忆,让泪水染得模糊不清。偶尔想起,记忆犹新,就像当初,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
三毛的文字总是有这样的魔力——纯粹、干净,但却让人心潮澎湃、产生一种不顾一切、为了爱情浪迹天涯的冲动。
谈到三毛,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她的爱情故事。三毛和丈夫荷西的传奇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1967年,24岁的三毛只身远赴西班牙马德里求学,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小她六岁、当时正在读高中的荷西。在那个圣诞节的晚上,头戴一顶法国帽的荷西在三毛居住的公寓楼下向她送出了节日礼物和祝福。
然而那时,24岁的三毛身边不乏追求者,因此她没有在意这个小男孩的追求。三年后,三毛返回台湾,经历了恋人背叛、未婚夫猝逝,三毛满心伤痕,再赴西班牙;
也许是上天对这样一位率性的女子尚有怜悯,三毛与荷西再度重逢;两年后,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小镇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华丽的婚纱,甚至没有亲人到场,但三毛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快乐、最幸福的新娘;
婚后,他们过着艰苦却幸福的生活,他们一起用棺材板、汽车轮胎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家具,原先简陋的房子变成了沙漠里最美丽的家。
三毛与荷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有情饮水饱”,即使物质条件落后,也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好景不长,婚后第五年,荷西在一次潜水过程中因意外事故而丧生;此后三毛终身没有再嫁,她将对荷西的思念诉诸笔尖,
“结婚以前,在塞哥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了心,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梦里花落知多少》
回望三毛的感情路,也许很多现在的人看来是很“愚蠢”的;
因为三毛曾经拒绝过比荷西优秀的追求者,在西班牙,三毛拒绝了一位日本籍富商同学的追求,在德国,拒绝了一个后来成为外交官同学的追求,在美国,拒绝了一个博士的追求;
无论从社会地位、财富还是学识来看,普普通通的潜水工程师——荷西都比不上他们。
但三毛依旧选择了荷西;为了她,三毛放弃了自己精心收拾的房子,和荷西一起住到沙漠;为了他,三毛每天都会在下午两点半开三个小时的车冒着沙漠里走沙与龙卷风的危险去接荷西下班。
荷西逝世后,三毛不吃不喝,接连晕倒,甚至想要陪荷西一起走,在家人的劝慰下,三毛终于答应:不自杀。
她经常买一大把鲜花去墓地看望离去的爱人,抚摸着墓碑,陪他说话,直至天黑也不肯离开。
至于吗?
是啊,至于吗?在这个羞于谈爱的时代,三毛是不被理解的;
时下格外受青睐的亦舒女郎们会告诉你:“爱情嘛,不过是生活中的奢侈品,没有也罢。”仿佛为情伤心超过三天便是一件丢人的事。
三毛曾经说过:“我从来不觉得,爱是一件可以用潇洒去形容的事情。因为真正的爱,恰好就是辗转缠绵,是心有所寄,是念念不忘,是潇洒红尘中最不潇洒的事。”
可是,在我看来,勇于说爱、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的三毛却做了一件最潇洒的事情。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记录了一段与荷西的对话:
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个有钱人?
三毛: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
这样一个潇洒而率性的女子,如撒哈拉沙漠的一缕风;
带着热度而来,满腔的热情仿佛要将你融化,走时却默默无声,只留下风中的一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