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上回。其实,经济学没必要假定人是理性的。阿曼·阿尔钦在1950年的论文《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中提到:“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利润最大化毫无意义。”
一方面,不确定的条件下,每个决策对应的不是唯一确定的结果,而是潜在结果的概率分布;另一方面,人的预见是不完美的。
所以,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顶多只有最优的概率区间。
进一步,阿曼·阿尔钦写道:“植物生长在室外的阳光下,并非植物“想要”或意识到某种“最优”的事实或者判断出‘阳光下更优’,而是恰好,植物在阳光下能更快速的生长、变得更强壮。
同样,动物那些适宜生存的构造和习性,看起来像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事实更可能是环境已经选择了它们。所以,这意味着没有什么动机性的个体适应,有的只是环境的选择。”
阿曼·阿尔钦从最简单的生物演化,以植物、动物为例,点出了万物的存活规律,与物种本身是否理性无关,越与环境匹配的物种自然会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能更好的繁衍后代。同样的,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态度也应如此,我们并无须关心人是否理性的或理性程度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更符合环境的人或集体自然能在竞争中存活得更好。
适者就能生存,而无关乎是否理性。阿曼·阿尔钦举例说,假定有成千上万的旅行者从芝加哥出发,个人完全无预见、完全随机选择路线。只有我们的经济学家知道有且仅有一条路上有加油站。
可以直接断定只有在这条有加油站的路上的旅行者能够继续前行,而其他路上的旅行者将很快用完汽油。
而没有选择沿途有加油站的路线,不管这个人是否理性,理性程度如何,怎样思考和决策的,最后都没法离开芝加哥。
当然,也只有适者才能生存,但不应此推断其理性或其在追寻某种“最优解”,在上述的加油站例子中,即便每个人都是随机选择路线的,也必然有部分人因为幸运得以存活,我们可以称这些因为运气好而选到正确路线的旅行者为聪明的、有效率的、有远见的等等,但事实很可能与此无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在研究经济学时同样适用,我们应该着重于探索人存活的规律,结合进化论的视角来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的生存条件,而不是纠结于人到底理性与否或理性的程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