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烧成白度较高的白瓷,以永乐甜白釉为最。永宣时期一度烧出高难度的以铜为着色剂的鲜红釉瓷器祭红釉瓷器。宣德祭蓝釉也比较著名,色调浓淡一致,呈色稳定,有些有暗花或描金装饰。
弘治被称为“浇黄”或“娇黄”的低温铅釉,透明性较强,稳定性好,成色较淡而显娇艳。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孔雀绿釉宣德时已有烧造,藏品想送至国内一线拍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睿嘉四季等),亦可私下推荐。可询,一八七,一五零八,七三一 一杜经理传世多为正德产品。宣德以后的鲜红釉器因烧造难度大而改为以铁为着色剂的矾红釉瓷。
明永乐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故宫藏)
明宣德祭红釉僧帽壶(故宫藏)
明弘治黄釉金彩牺耳罐(故宫藏)
明弘治焦黄釉盘(宝瓷林藏)
【清】
康熙时成功重新烧制出各种鲜红釉瓷器,如祭红、郎窑红、豇豆红等种类。祭红釉颜色深沉,乳浊不透明,藏品想送至国内一线拍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睿嘉四季等),亦可私下推荐。可询,一八七,一五零八,七三一 一杜经理呈色均匀,釉面如橘皮,雍正乾隆时祭红瓷器产量较大。郎窑红釉比祭红更加鲜艳,釉面垂流,口沿因釉薄显出白釉称“脱口垂足郎不流”豇豆红烧造难度更大,传世多为小件器,偶尔有绿色苔点。康熙时还有洒蓝釉和天蓝釉烧成。洒蓝釉在浅蓝地上有水滴般的深蓝釉,天蓝釉较祭蓝釉更为淡雅柔和。
雍正时期青釉瓷器重新大放异彩,大量仿烧宋代汝、官、钧、哥等。新烧成了豆青釉,又叫冬青釉。
另外,康雍乾时期颜色釉还有紫釉、紫金釉、金红釉、乌金釉、松石绿釉、茶色釉、蛇皮绿釉、鳝鱼黄釉、珊瑚红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