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自己的三观,去定义别人的脚步。
1
前几天听到一则故事,一对小情侣去婚纱店拍照,两个人毫不犹豫选择了最便宜的套餐。在准备交钱的时候,店员小声对旁边人说:
“这男的人模人样的,连这点钱都掏不起,一看就不爱那女的。”
结果这句话好巧不巧被小情侣听到了,两人大发雷霆,随即退了钱,要求婚纱店道歉。
其实这对情侣条件一点都不差,只是觉得与其花这么多钱去拍婚纱照,还不如省下来,两个人去国外蜜月旅行。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不随意评价别人,不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教养。
2
我微信朋友里面有一个姑娘梦小姐,35岁,在成都这座美女与人造美女如云的城市,真的长相一般,身材也很一般。但自认为我单身,只是因为我遇见的都是渣男。然后经常评价,这个太自负,那个太自以为是,好男人都死绝了。自己生活中很喜欢发自拍,出去和朋友聚餐,晒一波;去国外旅游,晒一波;朋友结婚生孩子秀一波……
但是,只要她看见别人的朋友圈秀男女朋友,夫妻之间的照片,就会评价:“秀恩爱,死得快!”
秀旅游的照片,就会说:“那地方我早就去了,你们现在才去?”
总觉得自己是人间一股清流,看到别人发自拍,仿佛玷污了自己神圣的朋友圈,于是开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别人。
“喜欢晒自拍的女人,简直LOW爆了”。
“天天发朋友圈,现实生活肯定不幸福。”
她总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别人贴标签,就如一些文章,标题是“什么样的微信头像一看就是渣男”,到处转发,好像全世界别人遇见的男人都是渣男。
3
曾经看到一个实验,20个人戴上面具,根据第一印象对场上三位嘉宾作出匿名评价,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一位嘉宾是个喜欢动漫,并会COS各种动漫角色的姑娘。
第二位嘉宾是个留着胡子,胳膊和脖子上布满纹身的中年男人。
第三位嘉宾是个穿着吊带裙的姑娘,她说自己工作特殊,一般都是夜晚上班,白天休息。
这三个人在上场之前接受采访,均表示自己的形象可能会让人有所误解,但还是能承受得住的。又或许大家会比较宽容,能接受不同的爱好和形象。可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心里承受能力,也低估了别人内心的阴暗。
“听说二次元拍片都会肉偿是真的吗?”
“和摄影师睡过”
“没什么文化内涵,喜欢纹身的人是不是都这样?”
“瘾君子”
“昼伏夜出的职业我只能想到一种”
“交际花”
“夜场女王”
…………
有些人仅通过直观感受和嘉宾的简单介绍,就将所有能想到的最难堪的字眼用在这些人身上。实际上,喜欢动漫的那个姑娘是小学音乐老师,喜欢和小朋友相处;浑身纹身的男人是个纹身师,他会养小动物,还会去做义工;穿吊带裙的姑娘是个夜间看护,负责晚上照顾病人。
人们想当然的根据自己的看法去评价别人,却没想过,或许你的一句话,就是伤害别人的一把尖刀,而你,就是那个持刀行凶的人。
4
人最大的修养,是知人不评人。
有些人,在对别人指手画脚的时候,总是一副我很明白、我什么都知道的样子。
你不了解一个人的品性,没经历过别人的生活,凭什么就妄下结论、肆意的评论别人?无论是出于调侃,还是真的看不惯,用自己的三观去要求别人三观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无知。
就像网上调侃的段子,“你爱搞艺术,我喜欢玩泥巴,兴趣不同但我们互不影响。可是你搞艺术却嘲笑我玩泥巴是品位低下,大肆展示你的不屑,就是在显示你的无知。”
中国有14亿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我36岁了还没成家,不是身体有问题;
你喜欢化妆,穿短裙,可并代表你就是骚浪贱;
我是文科男,但我不是猥琐男,我偶尔也会袍哥人家;
看不惯的你可以不看,但不要出言不逊。
人言最是可畏,一句话可救人,一句话也可伤人于无形之中。而那些总是随便评价别人的人,说到底是自私。
别人如何做,是他们的自由,你要做的,就是做一个礼貌的旁观者。
毕竟,别人怎么活,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