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陕西美食,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羊肉泡馍。在西安最富盛名的美食一条街回民街上,人气最旺、吃客最多的或许就是羊肉泡馍馆。
其实泡馍有羊肉和牛肉两种,一般我们吃的都是牛肉泡馍。羊肉泡馍除了价格较贵之外,两者口感差异并不是很大。牛肉肉丝纤维相对更粗一些,即使煮再烂,也可以清晰撕成一条一条的,而羊肉口感更软烂一些。此外中医讲羊肉性温,胃寒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记得小时候冬天寒冷的时候,我妈会隔段时间带着我到东桥底下回民泡馍馆吃泡馍。我们镇子不大,东桥下这条国道顺道而下可以到省城,向上可以到市里,可谓是交通干道。
东桥底下这家回民泡馍馆很有名。因为地处交通要道,往来司机乘客都来这里吃饭。冬日早晨,寒风凛冽,我妈带着我从僻静的西街出来,走到热闹的衙门前,再向前走经过东街,下了东桥就到了。
门口一张黑乎乎的桌子就是柜台,上面用老式夹子夹着两本印好的小票,一个死面饼二两,一般壮汉吃三个饼,我们两个饼足够。交了钱撕了票就可以拿着饼到暖和的屋子里面坐着掰馍。
我妈为了省钱,常常自己带馒头或者锅盔,正常泡馍应该用店里特制的饼,这种饼是用九分死面一份酵面混合后再烙成饼的,因为死面成分多,所以特别耐煮。
馒头宣软不耐煮,所以口感差别很大。有时候就先买好泡馍汤,再把馍掰成大块丢进汤里,要赶紧吃,要不馍就散了。
掰饼是一个细致活,不能太大,不能太小,以苍蝇大小为佳,否则肉汤的味道进不去。那时候没有碎饼的机子,人们都是坐在那里边掰饼边说着闲话。其实泡馍精髓也在于此,用手指头慢慢将饼撕成小颗粒,日子也就慢慢的从指尖溜过去。
泡馍馆里是四四方方的黑木桌子,凳子也是普通长条凳子,没有靠背。屋子中间地方有一个黑铁炉子,支着白白的铁皮烟筒从空中伸向屋子外面。炉子里炭火放的很足,屋子里非常暖和。每个人都幸福的埋头呼呼大吃,期间抬头是为了就一口糖蒜,丝毫不关心坐的是否舒服。
泡馍馆后厨可以进去,厨师都是回民,每个人都戴着一个小白帽。灶台特别巨大,中间设有两三眼灶头,炽热的灶眼呼呼冒出通红的火焰。灶台边摆着一长溜盛着掰碎饼粒的粗瓷大碗,碗沿上用夹子夹着号码。
厨师胸有成竹一手稳着炒锅,一手拿着圆圆的勺子,时不时在锅里划拉几下,红色的火苗不时从锅边窜出来。
在这里肉是可以单独加的,按两称重计价,有时候妈妈就会多买一份肉,和我分着吃。热气腾腾的泡馍端上来,煮的软烂的肉片卧在顶上,令人垂涎欲滴,吃一口鲜香无比,我把肉片分一部分埋在泡馍下面,先吃粉丝,糖蒜,吃到最后才把肉片捞出来,细细品嚼。
在寒冷的冬日里,这样美美的吃上一顿泡馍,浑身都暖呼呼,一天都不觉的冷。到现在只能在梦里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