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个人感觉最爱的莫过于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乔峰的深明大义义薄云天粗汉柔情,段誉的专一执着搞笑幽默,虚竹的好运谦卑善良向佛,还有三个人之间的兄弟情深,等等,总有很多瞬间看到泪奔,感叹剧中人物时,总会在电视结束回到现实的时候,恍然如隔世。
我说,金庸给了很多人一个武侠梦,各种武侠小说里,角色纷杂,总有一个经典,活在我们的脑海里。是我,是你,是我们心里最美好的武侠。
天龙八部的主题曲难忘的经,这首歌曲从佛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小说的主旨本身,完美的诠释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命运总是冥冥之中已注定的感觉,追求那完美的世界似乎只是一步之遥,现实却是遥不可及的思想感情。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 舍不得璀灿俗世
啊 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 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 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刻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参一生参不透的难题,是此生为了什么?
为功名?为利禄?为信誓?为家国?当你错过了柔情,错过了良人,错过了安宁,剩下了哀叹,剩下了懊悔,剩下了悲怆。
少年时代看一看金庸,去体会里面的热血沸腾,去感受里面的义气,勇气,运气。
中年时代应该再看一遍,去看看里面不曾演出来的时代背影,权势和阴险。
金庸的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并借助独特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让我们作了一次堪称壮举的乌托邦飞翔。
于是,我们才无法忘记萧峰和阿朱这一对主角情侣。也因此,他塑造的“侠谱”才会比“天龙八部”更令人荡气回肠、不知肉味,才会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酿更醇香无比。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理也使得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金庸懂得挖掘现实,更懂得挖掘远离现实生活的“真实”(人的情感、性格、道德、信仰等)。然而,梦回江湖后,在金庸用小说特有的形式和语言引领读者想象并把握历史的脉搏的同时,理想却只能一点一滴地积淀现实,因为理想只能永远走在现实的前面引导与提升现实,却永远不能完全代替现实,所以,无论当年多么叱咤风云的金庸小说主人公,最终还是以各种方式离开了江湖这一“母体”。
如郭靖与黄蓉,他们的爱情以牺牲黄蓉的代价来对郭靖做出一种虚幻的补偿,令一个活泼、轻柔、聪慧、灵敏的女子来向木讷、刚毅、质实、朴拙的男性做出一种超乎生死的承诺,这本来就是浪漫主义的产物,但是我们却无法不看到郭靖在许多时候都可以抛弃黄蓉,所谓“巧妻常伴拙夫眠”本就是儒教文化中类似“书中自有颜如玉”一般的“仁中自有颜如玉”的麻醉剂和兴奋剂而已。
又如“自由之神”令狐冲,他生性率直、兴味随意、活的潇洒,是金庸小说中最洒脱之人;但他又是最遵守中国传统文化之人,他依恋师门,极力维护师傅、师弟,他交友只认情义,不分正邪,他受到委屈从来是反躬自问,不责怪他人。个性的张扬与道德的完善在他身上得到最完美的结合。不过,令狐冲也毫无振奋的勇气和信念,倘若不是作者及时安排任我行之死,他必定也死了;倘若不是安排岳灵珊对令狐冲的背叛,令狐冲的爱情也必将在岳灵珊和任盈盈的无所取舍中霜冷长河。这就意味着令狐冲的结局实际上是一种“虚假性的结局”,他的归隐和乔峰意义上的死毫无区别。
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
早上起来,听着天龙八部的主题曲,想着,哪天应该把金庸的小说翻出来都一一读一遍,安安静静的,只是为了读一遍。
人生到三十多岁,经过了年幼时的不懂事,经过了漫长的辛苦的求学路,经过了十年多工作的浸泡,经过了亲情友情爱情占生活重心的年轻,走进了生儿育女工作生活的中年。也算是看了很多人,走了很多路,做了很多事,学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人,就应该越活越明白,拥有一颗剔透的心,打磨一颗坚韧的心,活出精彩的自己。
这周开始定闹钟,六点半起床,在床上看书,看孩子睡觉,想一些事情,让自己的一天开始的早一些。有时间梳理思路,有时间让自己变得更清醒。
一日三省,说的是每一个人。
不管是对自己,对家人,对身边的其他人,也不管是什么事,终归是要坚守自己的内心。
当然前提是,要修炼一颗你想要的内心世界,比如善良,仁慈,向上,比如敏锐,聪明,独立,再比如,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