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爱看书。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就已经看过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和《西游记》了。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一点不足为奇,可是对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来说,能拥有自己的一本课外书是相当不容易的。
对于当时看书的情景,现在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但是依然记得那时候我的阅读速度很快,那么厚的一本书,我能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看完,而且我的阅读能力还相当惊人,那两本书虽不是文言文,但是书中的很多语句表达和现代白话文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不知道当时我是根据剧情猜的还是真的理解,总之读的很快也全部理解书中内容。也就是说,我不仅阅读速度很快,而且理解能力也很好。
后来,离开了校园的我,很少能够完整地读完一本纸质的书。往往是每次去书店,总会买回去三四本书,但是好几个月它们都是静静的躺在那里,等我有空闲的时候就随便去翻上几页,也从来没有从头到尾认真地读完过一本书。
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有五六年之久,我发觉自己越来越空虚。近三四年来,我又重新爱上了读书,而且越来越喜欢读书。但是我有一个很不好的体验:我的阅读速度越来越慢!不光是阅读速度慢,而且理解起来很费力。这让我有点惊慌失措。
原来,即便是我曾经拥有很强的能力,但是长久搁置不用,这些能力也会渐渐地退化。
为此,我为了重新拥有这项阅读的能力,我就强迫自己读书。刚开始要求自己一周至少读一本书,后来跟别人约定100天挑战33本书。
100天挑战33本书,起初我是因为对这项活动充满好奇和期待,而和别人约定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真正的想完成这项挑战真的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
但是既然答应了别人的约定,就不能随意退出。我绝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相反,越是困难的事情,越对我具有挑战性,我越应该要全力以赴。
不过,从这项挑战中,我也意识到自己对读书的一个错误认识:我一直想的是多读书多读书,却没有想过读书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味求多。现在才明白了读得多不如读得精,能够把书本知识学为己用,真正演变成自己的知识,发展成自己的能力,才是更为重要和有意义的。
所以这项挑战结束后,我会选择去读真正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书籍。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终生学习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