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管是写作还是其他的学习,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松懈。开始明白在刻意练习的小组里面,准备4个五分钟励志视频的必要性了。因为总是会在走路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今天看了连岳的文章,思考自己出现想松懈的原因,原来是忘记了最初的那个“为什么”。
连岳的文章里面有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婚姻出现了问题,两个人都想挽救,可是都无比绝望,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挽救。他就从一个问题开始:我今天做些什么,能让你开心一点?然后他就这样一天天的做了,每天最一件能让妻子开心一点的事情,持续一段时间,两个人的沟通更多,误解更少,最后竟然真的挽救了婚姻。
作者给出了一个观点:正确的开始,微小的长进,然后持续。可能几乎没有什么事你做不到。
想让自己变强,那就每天做一件让自己更强(开心)的小事,想想它是什么?
想让婚姻变强,那就每天最一件让配偶更强(开心)的小事,想想它是什么?
但是这些已经感觉找到了方法论了。虽然这些道理我们以前总是在哪里听到过。
找到正确的事情,然后相信复利效应,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不就是自己一直笃信的积累。只是又从这里换一种表达方式读到,也会觉得给了自己不一样的力量。
最后一句,你想让你的孩子学会10000米跑,最好的办法不是逼他每天跑,是自己先开始练10000米,你知道怎么变强,你才能教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者,也是最好的人,就是自己一直在变强的人。
这最后的一段读起来感觉什么被点醒了一样。听李笑来的讲座多了,具体也忘记是哪一场了。曾被一个观点震撼过:你就是要做一个leader,然后不听的教会身边的人做leader,其实,这就是让别人喜欢你,给别人提供价值,最终自己也变的越来越有价值的方法论。
把这两个人给的观点联系起来,发现有相通的地方。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经营自己这个品牌,需要里程碑思维,一直成长。而经营自己需要一个领导者,自己就做自己的领导者。做自己的领导者,在不断的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问题,比如,我要学习这个技能吗?
比如我现在遇到的难题就是,我真要去学习编程吗?对我有用吗,我能用来做什么呢?我所有的问题都是用自己的已知来体会,判断我学会之后的未知,这样我是不可能有什么答案的。一直记得一句话:优秀的领导者是带你到你想去的地方,卓越的领导者是带你去你应该去,但你没有想到过要去的地方。那么,把我们自己看作我们学习成长路上的卓越的领导者的话,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是不是就应该不要考虑我学它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因为在问自己的大脑有什么用的时候,大脑的思考只能是调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给你解释,即只能是用已知来理解未知。而如果一直这样,对学习新技能每一次开始的时候,都不会有肯定的答案。
其实我已经在很早的时候就自己准备答案了,对,就是准备,用行动准备。开始的时候下决心学习英语就是在给自己准备学习编程的可能。一切都开始变的明朗起来了。
写字首先就是可以把自己梳理清楚。
我自己有了答案之后,马上想到的是,我该怎么去做到。没有该怎么这个问题,就是直接开始。英语的学习可以和编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学习编程的过程同时可以是用英语。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的思路,一些学习的感悟,哪些问题自己是怎么解决的,如果下一次再重现做一遍的话我该怎么走。或者是,如果让我教别人这一步的时候,我该有什么样的大概框架。这些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逼自己去站在教的角度上思考。把这些思考写出来,同时也可以锻炼写字。
其实学习编程是也是一直我想挑战自己的事情。跟着笑来同学的《人人都是工程师》搭建了自己简易的博客,高兴了好几天,虽然知道那实在是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那就是结结实实的成就感啊,因为珍惜,我争取每天都更新自己的博客。每天都写的过程中,又有了一个发现,原来每天写并没有这么难。如果写就是在积累可持续工作里程,那么就挑战自己吧。于是现在到了现在的这个写作群。每个人都有不通的风格,每个人都很厉害,都有我应该学习的地方。也是因为这样,所以更要认真,积极,勇敢的写。
被自己忘记的“为什么”找到了吗?
人只能自己强大,并且这个强大是有方法的。每天让自己变强一点点。每一次忘记为什么出发,想松懈,看不到前面的路在哪里的时候,想想自己才是自己卓越的领导者。想想每天有没有往前挪动一点点。也不要觉得自己太平凡和渺小而让自己陷在恐慌里,在成长的路上,最开始的那几步,谁又不是反复的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中周而复始?更重要的是,这一切经历都不算什么,只要你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