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当自豪为中国人。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段话的意思: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与渊博,孟公绰的清心与寡欲,卞庄子的果断与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自此至今的几千年,智、清、勇、艺,便成了中国人格修养的标准。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的人,要有鲜明的人格魅力,才能彰显民族的气魄与精魂。
中华民族,在文化上是一个早熟的民族,先秦诸子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犹如在这个称为地球的小小球体上,向着浩瀚无垠的星空,发出的最为炫目精彩的闪光,那么的华丽,那么的万分异常。诸子百家,更是这个星球上第一次的饕餮盛宴般华彩吟唱。
此后的中华民族,就没有了踌躇,更没有迷茫,她廓清了自己的追求,清晰了自己的梦想。“智、清、勇、艺”,便成了中国人心中最为重要榜样。人生的追求,人生的奋斗,在它的引导下,更加的强壮与坚强。
智,智者不惑。有大智慧的人,从来不会被世间的一物一相所迷,不会被眼前的一草一木所惑。心无迷惑,便会通透,便会敞亮,人便显现磅礴大气之神,便会显现穿越时光之气。此后,中国的人文精神之基础更加宽广与厚实,代代出现了文化传递与促进的大儒与圣人。正因此,中国的文化便有了“长生不老,愈久弥新”的生命力。
清,清欲者不执。清心寡欲,作为一种自己人格修养,古今皆是。现世人,变成了机器,一件不知道停止的机器,没有了感情,所知道的,就是迈开脚步,往下走。清除心中过多的欲望,清洗心中过多的奢侈,过滤心中过多的期盼。方才找到幸福的门槛。
勇,勇者不惧。做事要果敢,要决断。要做一个敢作敢为的人,要做一个勇于面对善于执行的人。一切的思想,一切的理论,有了执着奋进的执行,方才有了现实意义。与其担忧着明天的烦恼,不如享受着今日的美好。与其怯懦着事情的发展,不如勇敢的走好眼下的每一步。
艺,多艺者境界。人只有懂得了文学艺术,方才体悟出文化精神的内涵。只有熟悉了文艺者,才能走向人文精神的正途。
多么严谨的思考,多么和谐的设计,又是多么高尚的追求。行文至此,我知道了为何中华大地的土壤上,为何培育与滋养出了那么多人格魅力闪耀的圣贤人。有追求,有人格,有原则,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大的幸福与安慰。
这些与我等之人甚远,追求不来如何?孔子老人家又告诉我们了,如果这些实现不了,那“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也会成为完备之人,成为有人格魅力的人。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就是不忘初心。路走的远了,不要忘记我们的出发点,不要忘记我们出发之时定的目标。人生过的久了,不要忘记自己的人生感言,不要忘记踏入社会之时自己定出的终生奋斗目标与向往。
一个中国人,就要以“智、清、勇、艺”拷问自己,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就要以此为指引,走向一种光明与清亮。一个中国人,就要以“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反思自己,以此为路径找回自己,以此为印记,时刻叮嘱自己,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走向繁荣中华的国计民生。
一个中国人,一个不迷茫的中国人,才是一个健全、幸福、轻松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