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跟人讲过“以意演理”的读书方法,就是把经典中每个字所有可能的意思列出来进行推演,会得出很多结论,其中会有最接近本意的解释,但是这种方法太费时间了,适合人工智能去做。
另一种就是用直觉思维,就是培养语感,而方法就是不停的读书,反复的读。可能也会忘记读过的书,但其实已经刻在心里了。当你在经历生活时,如有感悟,就会想起来那些经典。如此训练,当你读没读过经典,仔细想想就会直接得出结论,然后你再寻找其中的联系,如果联系可以支持你的结论,而且此说法和其他说法其实是同一个道理,那么你当时得到的结论就是你当下的水平。虽然是同一个道理,好像是重复了,但是你学到了不同的思维方法。当你有了自己的见解的时候,你以后再去想经典,你会发现自己又有了新的理解,而且你会觉得更合理,水平也更高了。
我有时看不懂诗或经典,就会去看解释,但是有些白话翻译看起来一点美感都没有,那我宁愿不看翻译,而且可以记住诗却记不住翻译,那还不如自己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