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皇五帝的时代以来,中华文明跨越了5000年岁月,依旧历久弥新。位于中国腹地的河南,有着古老而厚重的历史,作为中华文明的中心,“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这两个几乎是中国人象征的名词都发源于此,而作为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核心舞台,河南也相应地承载着许多久远的回忆。(^_−)
追溯中国历史的童年时代,开宗便是三皇五帝了,一般认为在三皇时代,伏羲氏排在首位,其后则是神农氏和燧人氏。其中伏羲氏生于雷泽之畔,他在地处黄河冲积扇南侧颍水的陈(现为今天的河南周口淮阳)建立了都城,死后也葬于此。因此淮阳至今还有太昊伏羲陵(伏羲,字太昊),被称为“天下第一陵”。而淮阳县太昊陵庙会,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这里都会迎来成千上万到这里来祭祖的人们。ᕦ(・ㅂ・)ᕤ
伏羲为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主要是:制嫁娶,证姓氏。这使中华民族的婚姻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此之前人们过着近亲通婚的婚姻生活,而伏羲则改革了婚姻习俗,禁止同氏族之间的婚姻,改为和另一氏族的族外婚制。婚姻制度的变化进而促进了中国姓氏制度的产生,族外婚制产生以后姓氏在区别婚姻关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河南是姓氏第一大省,从血缘关系上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在当今中国占汉族87.5%人口的120个大姓,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河南境内形成,这其中全部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之多,部分源头在河南的有45个,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就有97个,占到120大姓的80.8%,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9%。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率在80%以上。如果我们把中华姓氏与河南历史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还是普及、定型,无不与河南息息相关。
西晋建立后不久,便爆发了“八王之乱”,随后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崛起并攻进了西晋的国都洛阳,河洛地区经历了一场浩劫,史称“永嘉之乱”。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的摧残,中原地区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哀嚎遍野的景象,百姓们难以生存,避难江南者十之六七,因此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人大规模南迁的浪潮。
到了东晋以后,颍汝淮之间的河南南部,安徽湖北交界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的安徽一带,成为了南迁流人的主要聚居地。这股移民潮前后持续了170多年之久,迁移人口达到了200万之众。(。⊙౪⊙。)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11月,金兵攻占开封,北宋灭亡。1127年再一次南迁,随行的既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又有农、工、商等各界人士,人数之多超过了以往各次,所包含的姓氏也数不胜数。
这一次迁徙的中原人的落脚之处也比前几次更大,以居住在浙江、江苏者最多,此外还有迁至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方的人们。中原文化正是随着这些行走天下的中原人,一步一脚印的传播至全国各地,后来又随着他们的子孙又辗转到了世界各地。
╰( ´・ω・)つ──✿✿✿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数奠不忘祖,落叶要归根,如果今天去寻根问祖,很多人也许会发现自己的祖先来自于河南,姓氏作为一种古老的标记,一直记载着你的血脉,带着祖先的痕迹,让你明白从何处来。
120个大姓中,全部源头在河南的52个姓氏
李、张、陈、黄、周、林、何、宋、郑、谢、冯、于、袁、邓、许、傅、苏、蒋、叶、阎、潘、戴、夏、范、方、石、姚、廖、孔、康、江、史、邵、段、雷、汤、尹、武、赖、樊、兰、殷、陶、翟、安、倪、严、牛、温、芦、俞、葛。
120个大姓中,部分源头在河南的45个姓氏
王、刘、赵、吴、徐、孙、胡、朱、高、郭、罗、梁、韩、唐、董、萧、程、沈、吕、卢、蔡、丁、魏、薛、杜、钟、姜、熊、陆、白、毛、邱、秦、顾、侯、孟、龙、黎、常、贺、龚、文、施、洪、季。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客官们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理纪,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翡在那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