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
求求您把我埋浅一点,好吗?
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侯,
就找不到了。
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
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
当李云老师为大家朗诵这首在二战流传下来的著名的口语诗时,我的眼泪一下涌满眼眶。这是在二战时纳粹集中营,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要被纳粹士兵活埋,她对那个要动手埋她的纳粹士兵说了上面这一段话。这些受尽磨难的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这首诗充满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满腔愤怒与控诉,同时还表达了对爱与人性伟大力量的赞叹。暴力不能摧毁一切,爱与人性可以战胜暴力,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让暴力者感到了自己的丑恶与渺小,看到自己的结局是必然的失败与灭亡。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是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精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诗歌的意义蕴藏于人性。诗人除了有审美使命,还始终有作为公民的道德使命,诗人就是替上帝做他未完成事业的人。
夏至已至,莫负好时光。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是阅读和交友的季节,6月22下午,在瑞龙小学多媒体会议室,著名作家、《诗歌月刊》主编、安徽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李云先生作客“铜官区青年文学大讲坛",以“”邀约文学,阅读经典——一个诗人的心迹汇报“为主题为大家做了一次精彩生动的讲座。
李云先生在讲座中深情回顾了自己与文学结缘近四十年的丰富而充实的经历。82年就开始文学创作,钟情诗歌,一直在文学的道路上追求探索,无论多忙多困难,都没有放弃。在面对各种压力时该如何化解,他就选择了文学,无论是心灵的安宁还是生命的冲动,都让他在文字中找到存在感,让他与这个世界保持着紧密联系。要多读书,要深入生活,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要将它当作是一种财富。“文学曾救了我的命”,这是李云先生对文学在自己生命中的崇高评价。
诗以言志,生命中不能没有诗。最后李云先生用《论语·阳货》中的一句古语总结诗的意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01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