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西方心理学在中国的不断推广和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在谈原生家庭对自我的影响。很多人把自我成年后的问题归结于原生家庭,发现原生家庭的问题所在,并尝试着探索解决路径。
实际上,没有一个原生家庭是完美的。这是基于人性本身不完美出发的。普通家庭是由普通人构成的,普通人的人性是不完美的,在亲密关系中那些缺陷在某些机缘下被不断放大,造就了缺陷的代际传递和加强。
一方面,单从基因遗传的角度出发,性格偏向的种子就已经播下了,另一方面,后天环境是同样的性格偏向,因而很多人发现,长大后,不管怎么不想和排斥,我们还是长成了自己不喜欢和不想变成的那个人。那个曾经在亲密关系中过于严厉强势的父母,或者过于压榨的父母,或者过于依赖不独立的父母。。。我们无数次对自己说,哪有,至少我比他(她)好多了,我怎么会。。。
等我们老了,就彻底是他们的样子。
承认和直视,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当然,也有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自己父母没什么问题的人,但别人看他有没有问题另讲。我们仅谈谈看到原生家庭投影,想要改变自我,挣脱牢笼的人。
这个想要改变,挣脱牢笼的意愿,其实是子代的成长大于母代时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因为会有冲突,所以对于两代人来说可能都是痛苦的,除非有成全和退让。举例来说,一颗大树的种子,一直种在盆子里,长着长着他知道他向往的是在天地间矗立的自我本来,而不是长成一株看起来很好但已经扭曲的盆栽。那他就得经历这个打破盆子的过程。盆子不喜欢被打破,使劲抓住,矛盾更深,盆子自知你的辽阔,放开你去移栽,两安。
打破盆子的过程,会涉及到一个孝字。其实,孝的深意不在无条件顺从,而是从终极的本质的角度来说,你对父母起的推动提升作用,是正向的,是孝,否则就是不孝。古代人心不像现在这样狭隘,人与人之间,人与天之间的位置都是正的多,母慈子孝,应该的,因为母亲本身就是豁达的。反之,贼父贼母让儿偷盗,儿不允,不是不孝,是让父母归正,终了对他们本底的提升是有益的,在看不见的终极清算层面,他是孝。
此外,孝跟父母的概念有关。普通人以肉身父母为父母,自然以侍肉身父母为孝。然人为何物?一副肉身皮囊?若你信冥冥中另有他物,此物之父母是谁?随着对我的概念的不断扩大,孝的概念也是扩大的。
小孝侍父母,大孝侍天下。
忠孝不能两全,若当权为正,无忠何来孝,忠是大于孝的孝。
因而,对自我的审视思考和探索提升,并非舍弃于人,而是寻找对人真正的终极关怀之爱。于上于下,于人于己,终极问题的答案是构建理性人生的基础。
探索终极问题,无非两种途径:唯心,唯物。可以在各个领域,科学,数学,物理,天文,宗教,哲学,艺术。。。
大多看,两者是对立的。实际上,对于终极来说,两者是统一的。
要得到一个终极的科学结果,需要在结果出来之前对任何实践证明的结果都呈敞开接受,只认科学检验的最终结果。因而,排斥唯心的唯物科学论,其实是不科学的。它相当于在薛定谔的猫还不知道死没死之前,先定了一个假设:唯心错误,类似猫已死,打开看时猫必死。实际上呢?未必。这个是观察者的干扰作用。
同样的,从唯心的角度出发,心是何物?再虚再无,在某种探测工具下,它也是可以被捕捉和测量的。目前科学认知到的物质极少,当可以揭开大部分的物质真相时,其未必不能以科学规律认知。排斥唯物的唯心,依了纯粹的信念,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进迷信而不知。
实际上,去除观察者的观察干扰,保持对结果的敞开,就是后者的修行,其核心就是修心,矫正心性的不圆满。
只有这个,才能真正地观察到绝对客观,以如来见如来,天人一。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类似修改基因密码,从那个樊笼中跳脱出来。
西方心理学的解决问题,大多在观察。观察是发现问题,发现而不能化心灭心,不是解决。修心是解决问题。
那修心怎么修?
洗脑是不彻底的,知而不行未知,光靠念叨要念叨到骨子里,需要的劲很大,作用处很小。
中华传承的方法是无为法。直接作用在本底。直修心的意思字面意思,直接作用在这个上面,修正。
到这个份上,就不是文字说得了的了。全在文字外。因而佛经道藏里没有道,即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