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北京就像进入了梅雨季节,这样又热又潮还一言不合就暴雨的天气,对于雪梨这种纯的不能再纯种的北方人来说,简直只想去夏眠啊有木有~浑身上下的也不知道是汗还是空气中顺出的潮气,总之难受的不想动,只能宅在家仰仗空调大人生存了。
刚好之前囤的书也该解决一下了,嗯,阴雨天跟文字想想倒是配一脸呢,放首舒缓的曲子渲染下气氛,或者嗯再来点红酒?嗯貌似get到了雨天宅在家的正确打开方式了呦~
雪梨比较喜欢纸质的书籍,虽然说貌似电子的更方便也更加节省资源,不过总觉得没有实感,还是拿在手里有重量有触感香香的书才更有亲切感。
设计中的设计,一本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的书,白色的封面封底,黑色的字,只有简单的书名和作者,封腰也是白色只是质地不同的白而已,整体简洁,但是有质感。
他说,如果能够先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然后再尝试挑战其真实性,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它。打个比方,这里有个杯子,你也很清楚这就是个杯子。如果有一天有个人对你说:“请设计一下这个杯子吧”你该怎么办呢?
虽然雪梨不是工业设计但是设计也是相通的嘛,就假设雪梨如果遇到了,以往来说,雪梨可能会在在形状图案,质地上做思考吧。但是书中提出了一种更指向本源的思考方式。从最开始它为什么是杯子开始思考,重新认识它,思考它,了解它之所以成为杯子而不是碗不是盘子的原因,之后在进行设计,可能你所看到的也依旧还是形状,图案或者质地的改变,也可能变得不再像你所认识的杯子。但是它有了这样一个深入本源思考的方法论。作为设计,这样的思考才能支撑的起来。才能让人有共鸣,也才能够被称之为设计。
所以在这个并不怎么美好的天气里,雪梨找到了自己内心一直在焦虑的根源。那就是方法论。有了方法论的支撑设计才能够成立。说普通设计师和优秀设计师中间隔着的是一个哲学家。所有经过哲学思考后的设计才能叫做设计,说哲学想必太深奥,没有一定的积累沉淀可能没办法达到,但是这样的方法论确实给我打开了一个通往哲学思考的大门,让我看清楚了该走的路。
书中第一章讲了设计到底是什么,从设计的产生发展到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立,从形成起开始重新认识设计。这些算是对设计起源和历史的回顾和思考。
第二章则是通过各个实际事例来讲述来再设计的理念。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通过对各种生活用品的重新思考和认识,来重新设计它。以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起源开始,设计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再设计从这个本源出发在旧的东西中寻找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原研哉说,并不是只有创造全新的东西才叫做创造,从旧的东西中发现新的问题,设计方案解决它依旧是创造。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去日本代购,代购的都是一些小东西,生活用品?因为它确实解决了某方面的问题而变的更好用了。而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差别,从这里雪梨找到了原因。
并不是日本人比我们更人性化,只是他们的设计有这样的方法论做支撑。而我们大概在经济的大浪潮下忘记了,对于事物本源的思考。
这样的思考方式让我们重新观察世界的时候看到了不一样的事物,又因为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式不同,而只要能够下意识的讲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也就是设计。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这里的设计并不只是指设计这一领域,而是所有生活中的事,秉承着从根源出发的方法论都会得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