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过去性格好强、倔犟,又无意识地追求完美,觉得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追求完美的时候,但凡看到不完美就会觉得像灾难。既然已经绷紧神经尽力追求做到最好了,所以但凡有一点并不那么完美的风吹草动,就免不了先指责自己。一方面想做好不愿受人指责,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受指责,所以冲突的很厉害。而这种内在关系反射出去就成了总在受着指责。做的很多事情忘记了,却记住了别人的指责。自己指责自己太痛苦了,就投射成那都是别人指责的,这样就可以去怪别人了,可以说成都怪你指责我。让别人承担了指责的责任。
以前也是把注意到的指责当成了敏感带来的不便。更容易感受到或者说是“吸引来”别人或善意或恶意的指责。不过认识片面,不知道这些是人性中的善意与恶意,并不是指针对某个人,或者说只针对我只针对你只针对他。这种指责是恶意的当然让人非常不舒服,是善意的也是让人不舒服的。这些恶意只是某个人因为TA个人或者当时变化的原因发出的。不过之前容易把那本无关紧要的恶意僵化地当成了全世界所有人都会那样指责自己,这就是自己在配合着全世界伤害自己了,而且因为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弱点,自然比别人伤害的更严重。不到临界点还好,到了临界点极端情况,就是自己把自己杀死,这种情况现在想想都害怕。
不过好在我记住了那些指责的同时,也记住了太多好朋友温柔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如果生活全是指责,连活下来根本都不容易。还好自己会愤怒地表达,我听鼓励能把事情做好,甚至做的更好,听指责只把事情做坏了,我干嘛要听你的指责,要你的指责有个屁用。也好在我非常感恩,对好友的支持充满了感激。感恩是件太开心的事了。
比如当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快把自己压到崩溃的时候,突然有个好友无意中发自内心的夸奖:你怎么做的这么好,真是“多才多艺”啊。再比如自己觉得自己很迷茫和阴郁的时候,突然听有个朋友也是无意的说:“你还真是开朗啊。”
TA们可能没注意自己的话,我却开始审视自己,真的是哎,真的有这些特点,不过自己从来没去总结与发现。以前对有些人的话愤怒,不是别人说的不对,而是自己太讨厌被别人不理解的感觉了。
完全可以对自己好点的。如果想让别人理解,就去尽力想办法让对方理解就好。如果不理解让你不舒服,理解才让你舒服,就去想办法让人理解。这个平衡也靠自己判断,别人是判断不了的,自己的判断才是最确切的。
楼下小区的院子里,一个小姑娘在玩耍时不小心踩到了钉子,她大哭着跑去大人旁边,她舅妈正好在,迅速给她脱掉鞋子,迅速帮她止血,并温柔地安慰她,让她别怕。她扎痛已经就承担后果了,这时就不需要有人很凶地对她吼:“谁让你跑那么快玩,谁让你那么不小心,说了让你别在那玩了吗?活该”简直比敌人还严厉。这简直又是一重打击,比钉子的刺痛更大的打击。还好小姑娘,没遇到。
有个观点说,一个人一生要得到十万次赞扬,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尽管能得到的人好像很少。但我们都可以从自己做起,总可以慢慢想到办法增加的。称赞和鼓励的力量对于把事情做好起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对别人行为细节的发现与鼓励。当然这可以从先发现自己各种可赞的行为细节开始,慢慢给自己鼓励。只有在自己身上多练习发现这些优点加以鼓励,之后才可能真正发自内心地去鼓励别人。对别人的鼓励,也又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向好的变化,才进入了真正的良性循环。
所以从这些方面说,如果鼓励能让我把事情做的更好,指责只会坏事,那我要你的指责有什么用呢。
其实过去也并不是一定在排斥别人的指责,只不过不想让别人随意不负责任的揣测误解我而已。如果我不愿别人不理解我,那么写作是高效社交,我会一直写下去。我只要尽力做到我自己愿意做并让自己舒服,也不损害到别人,就非常好了。至于别人怎么看,就是别人的事了。
因为人和人的交往本来就很有意思。有的人,也许读我写的文章再多,也不会懂我这个人。有的人,也许从来根本不读我的文章,也会懂。有的人,以前不懂,读了后有点懂了。有的人,读我文章前懂,读了后不懂我了。都是有的。
因为读文章啊,本就不是在读别人,都是在读自己。我非常愿意把我所了解到,不是我一个人独有的,是很多人所具有的,还比较有价值的东西,与人们分享,所以如果能从我的文章中读到你自己,能让你有所收获,那我也是很欣慰的。不过不会强求,毕竟像只有我才有可能最懂和最了解我自己一样,也只有你才最可能最懂和最了解你自己,他才最可能最懂和最了解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