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见一个学生干部,每次见到他我都心情不好,因为每次他汇报工作我都会训人,有时候还会大动肝火。
不是我要求高,是对于举一反三这四个字他的字典里没有,让我上火。
QQ上他和我汇报工作,某院系需要提供某证明材料,我反问为什么就他们需要提供呢?是干什么用的?回答我:不知道。
做好月工作总结交给我,字体不一致,行间距大小不一,字号也不一致。我说怎么不改,回答我原来的模板就是这样,没想到改。
开工作例会,签到表有缺席同学。问统计缺席多少人了吗?哪些部门缺席人多?为什么缺席?是通知没到位还是参会人主观不想参会?通通回答不知道。
很多文件、事情该怎么做,反复强调了很多遍,大学生应该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可是如果你没有,即便你的专业知识很不错,我想未来你也不会走的太好。
记得刚工作时候,领导安排我打电话询问会议承办方相关事宜。领导交代了我一条,我打电话果然就问了一条,再问其他的我都不知道。当时自己还振振有词,你也没交代我问其他的呀。后来工作时间久了,才发现,这不是领导交代的问题,是自己主观意识中有没有思考,有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能考上大学的孩子相信智商差别不会太大,为什么在毕业多年后相互之间会出现巨大差距?除去各种所谓的拼爹拼妈族,大多数应该还是靠自己,工作中专业能力体现的差异也不会太大,最主要的就出现在工作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在工作中用的比专业能力还多,别人协调不好的事情你可以;别人沟通不好的事情你能;别人组织不起来的活动你做的得心应手,这就是领导喜欢你的原因。可在这些可以的背后,是你的用心与思考,只是你比别人多懂了脑筋,多花了心思而已。
乌合之众这本书中讲到教育既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一个人的遗传性,甚至在受到不良引导下,教育的害处甚至大于益处。因此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太过于依赖教育,成长是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中的各种间接因素产生的结果,而教育只是一种工具,帮助我们更好的评判、吸收环境中有益的间接因素,以利于自己快速成长。
大学阶段,我们就是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训练自己这种抓取环境中有利因素让自己迅速成长的过程。有的人能够迅速做出评判,快速吸收,快速成长。有的人根本无法识别环境中的因素会对自己如何产生影响,因而出现这种“书呆子”类型的优秀毕业生。这是教育的败笔,我们没有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成长,学会与环境发生碰撞。
教育是一种强大的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的工具,但是请注意教育也仅仅是个工具而已,它不是万能的,尤其是面对人性的多面性时,很多时候是无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个工具,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