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文艺青年
我们在网上搜索词条“文艺青年”,不难得出它的解释,广义上的文艺青年是指凡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
我喜欢文化艺术,没事读读文学作品自己创作点什么,甚至所从事的行业都是艺术相关,这样说来我确实算得上一枚文艺青年,但是我却越来越不喜欢人们称呼我为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这几个字是我在高中就接触到的,那个时候我喜欢读诗写作看小说,更喜欢逛图书馆和书店,不少人都认为我很文艺,觉得我格调很高。那个时候读课外书是我最大的乐趣,除了言情小说我不看之外,其他文学作品,不管是何种体裁,哪一国家的,只要是我觉得好的我都会去看,而且阅读以及吸收速度都特别快,一个星期读三四本书一点问题都没有,根本不存在什么读不下去或者无法化成自己的语言的问题。所以我一度成为一群喜欢阅读的人的风向标,他们在选择书籍之前都会先问问我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文章或者作者,然后再去读书馆借或者是去书店买来看,若是我手头有的我就会借给他们。
有一群喜欢阅读的人看完喜欢的书籍坐在一起相互交流,那种感觉真的很好,那个时候我们都是文艺青年,也并不会觉得有什么贬义在里面,那是一种对我们的认可,甚至是对我们的一种羡慕。而现在“文艺青年”在某种程度上已然失去了最初的意义,有了戏谑之意,觉得是在装逼格。
文艺青年是一种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文艺青年在某类人眼里成为了一种病,他们把文艺青年看得很低很低。认为在理想与现实面前,文艺青年只能说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注重外界对自身的感受,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喝喝咖啡,读读文学著作,听听古典音乐,再去看几个艺术展览,活在虚幻的美的世界里,享受生活,美其名曰:陶冶情操,提升鉴赏美的能力。很显然,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能称之为一种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法去评说谁优谁劣,但是我们要看到现在很多人把文艺青年看作是一种病的现象背后。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为什么文艺青年会被看成是一种病。
1.与世隔绝
文艺青年与浮躁的大众相比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不随波逐流,能够心平气和坐下来喝喝咖啡,读一本书。他们的世界不允许外界的纷扰存在,更不希望庸人喧嚣的言语环绕在自己耳际,因而他们会很低调,不会去说什么,只会保持自己的心远离污秽中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世隔绝。然,与其说是文艺青年与时代格格不入,不如说是大众的嘲笑、妒忌和不理解。
2.潇洒自由
文艺青年大多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个人主义色彩十分强烈。文艺青年在情感和工作上都是比较随性的,他们不允许委屈的存在,更是无法忍受自由的丧失,过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而他们会为了自己的追求而情愿选择放手和离去,只为了给自己的心一个交代。
3.独立自强
生活圈子不同,所接触到的人自然也会不同。就我所接触到的文艺青年来说,大家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独立自强。他们会将自己的生活收拾得井井有条,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会做什么,自己可以给自己做决定。这群人的生存能力是比较强的,能上酒店餐馆也能自我下厨房做出美味美食。同时面对情感问题,文艺青年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矫情,他们处理得很果断,并不会意意思思,造成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景象,成日消沉。
4.情感细腻
文艺青年的情感都是比较细腻的,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高度与一般人不同,或者说是他们想的会更多更复杂,往往直指问题的本质。但正是由于他们能够看透想透,所以面对着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说一旦要他们做着违心的事、说着违心的话,那么他们的世界就会很矛盾,要么会反抗,要么就是沉默。时日一长,自然而然心灵会无法接受,日渐消沉,失去了自我,无法融入世界。
5.理想崇高
不管是何种时代,都会产生这样一批人,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面对着现实生活困境(物质层面上的也好,精神层面上的也好),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去突破,绝不会被挫折所打败,就算一次次失败,他们也绝不会妥协,成为时代的斗士。这样一来尽管会经历很多磨难,但这样他们才会更快成长,相比于那些混日子的人(也许在他们看来文艺青年就是不切实际),这样的人无疑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
这五点就是我对文艺青年的解读,你可以看作是文艺青年的特质,也可以看成为什么文艺青年这个标签渐渐被“邪恶化”的原因所在。这里面有世人的曲解,同时也有文艺青年自己造成的恶果。
文艺青年,文艺的生活,它只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是在冬日午后阳光下一边惬意品尝着咖啡一边捧着一本书仔细研读;也可以是下班后自己做两个精致小菜来解除空腹之感。文艺的生活绝不是一种无病呻吟,可以容许你不分场合去文艺,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一个肃穆的场合若是你唱一首兴高采烈的歌,那么这还能算文艺吗?这样的人才真正是得了文艺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