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与自己对话
昨天夜里,二宝夜醒了好几次,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起来抱着他,哄着他。早上起来,已经疲惫至极。
心里有些起伏,但是我知道原因。这个孩子比大宝更有灵性,他能够感知到我的情绪,也就是能量场。如果我的心里安静定静,他睡得也很安稳。如果我内在情绪波动,他能够感知到。
昨天晚上我的情绪不好,我睡在他的旁边,相信他也能够感知到。因为孩子是和你的潜意识直接沟通的。也许他感受到我内在的波动,所以也睡不着。只有通过烦躁来表现出来。
我知道这就是我内在的小孩,只不过他通过儿子表现给我看。我知道的。
虽然婆婆在旁边很着急,怪这个怪那个,我只沉默不语。我知道发生了什么。
我也看到自己对情绪的执着,看到自己在跟自己玩游戏,而且还挺上瘾。这就是《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里面说的如果人们都能够主动改变,还有什么痛苦可言。
女人总会把自己受到的伤害归罪于男人。事实上男人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在他们心目中,事业比爱情更为重要。
总说女人为情所困,总说女人为情所伤,在感情世界中受伤的为什么总是女人?
伤害我们的究竟是男人?还是我们的童年经历,还是我们自己。没有过关的功课,再怎么投机倒把偷工减料,想要舒服地跳级,只会摔得更狠。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成长,只要每天去做,成长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就像昨天晚上一样,我痛苦是因为我把婚姻看得太重太重。婚姻有时候就成为束缚我的枷锁,而不是温暖的港湾。中国女性何尝不像我一样呢?周末回去妈妈都会说我都是为了你爸而打扮的。我说为自己打扮,爸爸还不高兴的说女为悦己者容。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已经在历代女性的血液中形成一种我必须依附别人,我才能活。这个别人,丈夫首当其冲,我们会把童年的伤痛全部投射到婚姻中去,把这个称作“丈夫”的人当成我们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宠我爱我。能够宠你一时的男人不少,但是能够宠你一世的男人,需要缘分需要机遇也需要累世的福德。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功课要修行。
现在社会的环境对于女人来说,虽然宽松很多,但是社会舆论导向依然不利于女性。这么说并不是代表自己是大女子主义。女人必然要学习,唯有学习,才能得自由。
男人女人的生理构造不同,精力的集中点也不同,这些差异在平时生活中显而易见。加上上千年的集体潜意识,很多女性骨子里都有敏感、自卑的倾向。因为我们不能否定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历史确实是三宫六院,我们的历史确实为女子裹缚住小脚,我们的文化也的确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列举这些事实并不是攻击女性,更不是否认女性的价值。
“以史为鉴”,女性要从中分辨这些话的真伪,接纳事实,不承接这些话给自己造成的影响。
我很喜欢大唐的文化,一个真正开放宽容的文化,是包容的,它允许各种各样的人才齐聚,它也允许各种各样的人存在,它也允许胖是美的一种。大唐的文化是接纳的文化,因为它内在的强大,所以即使少数民族在那个朝代也能和谐共处。只有狭隘的文化才会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人们,延伸过来,只有狭隘的没有力量的人才会想要去控制他人。
话说回来,女性在人生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坎,应该就是感情观了。很多女人在感情的世界中遍体鳞伤。昨晚看了一篇文章,重新打开了我的认识,他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女性容易在感情世界中执着与受伤是因为童年创伤的再现,还有女性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没有男性那么具有爆发性与冲击力。的确如此,重男轻女的观念下,有多少女性是被爱呵护长大的。她们的童年必然充斥着排斥与自卑。童年的基础没有打好,如何在成年以后进行自我实现呢?这两个部分的创伤必然带到婚姻生活中来。把男人当成生命中的100%,稍有风吹草动,便全身不适,轻者痛哭流涕,重者伤害自己。
我在婚姻里面也待了有7、8年了,我真的觉得婚姻是女性回炉再造的地方。它虽然让你痛苦,但是同样可以让你获得重生。它让你选择,要不终结生命。要不直面现实。我选择的是后者,直面现实。虽然有时候也会哭,哭完以后继续追,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赞赏的还是自己内在这份锐气。
在婚姻里面的痛,让我重回童年,在婚姻里面的痛,让我重回父母身边。没有修炼好的课题,还是要好好回来重新修炼。只要你想去做,总有一天这份功课会带着你想要的分数为你打开不一样的世界。
每当我内在升起愤怒、无助、悲伤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张德芬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很多时候不愿,不想面对自己这份情绪,也安然地待在那里,就只待在那里。静静地,不吵不闹别人,静静地待着,它不会把你啃噬干净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成为你的依赖,除了你自己。当我们自己对别人抱有特别多的期待的时候,其实是在给伤害自己留下机会。没有任何人可以拖住你的伤心与绝望,《无问西东》里面的陈鹏只是太美好的存在,他能够拖得住王敏佳的一切,是需要多大的爱与包容呀。
我们都是童年受过创伤的人,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还是那句话,等风来不如追风去,遇不到就把自己变成自己能够依赖的人。
也许会有些伤感,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星球,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更何况别人,别人也是一个尚未被自己开拓的星球。每个人在自己的星球中望着辽阔的星空,也许吧。自己的星球也是硕果累累,资源富卓啊。不祈求,不期待。
追溯到根源,都是不自爱。生命的难就难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需要很多很多爱的时候,无法得全身心地陪伴与爱护。长大之后也可以理解,因为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他们也经历了很多,他们无法爱自己就无法爱我们。但是他们把最宝贵的生命传承给我们,爱已经是满分了。
这也是人修行的机缘,在往后的岁月中,我们慢慢修行,找回父母的爱,找回自己的爱。和自己的童年握手和解,重新带着自己的力量开始自我实现。
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外在的人事物变成绳子用来束缚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斩断绳子的人是自己,没有别人,因为别人连绳子是什么?在哪里都不知道。
我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将近二十多年空白的自我相处,我才刚刚开始起步。我没有修行好和自己相处的能力,就没法和孩子丈夫甚至更多的人相处。
我要重回童年的伤痛,去安抚与接纳那个受伤的小孩,她会经常提醒我去关爱她。
我要回到父母身边,与父母和解,把内在的结打开。
生活若是一帆风顺,也许会索然无味。有痛苦,便有成长,我愿意带着勇气打开我生命中的宝藏。看似偶尔平静的生活,而放弃修行,实在是愚昧至极,提醒自己,在路上,不放弃,与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