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这一组对韵,写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应该是从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化而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勤勉的中国人最讲求一个早字,上学要早,赶路要早,溪边打水要早,下地干农活要早。
鸡声。茅店。板桥。晓月。晨霜。记忆里常常走过这样一组组画面。
时光倒回到三四十年前。那时,小孩子上学早,常常天未亮就要起床。上初中时,不过十一二岁。学校离村庄有七八里地。每一个东方未晓的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护送我到村口。掌灯的,自然是我的外祖母。我很少回头,也从来没有去想过,身后,外祖母的目光,要一直送我到看不见的尽头。我更没有去想过,外祖母回去的路,她瘦小的身影如何颤颤地穿过长长的古厅弄堂,那是暗夜里男子也不敢独走的鬼路。
羁愁,乡思,送别,是中国古诗最常见的题材。
旅人的路,在西风的袍袖中,在青山的咽喉里,在板桥的霜迹里。而经年行路,风霜中最温暖游子心的,一定是故乡那一盏窗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