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要从A小姐给孩子转学谈起。A小姐在北京和大连两地生活,她孩子4岁,在大连,姥姥帮接送幼儿园。大连的公立幼儿园托保费是580元一个月,加上伙食费,一月不会超过900,而A小姐打算给孩子转学到北京的FCD国际学校幼儿园,学费大约是每月1w。孩子刚适应幼儿园生活,本来打算大班时候再去北京适应学前阶段,此时A小姐却极力要转学到北京,即使北京雾霾已经爆表。
A小姐为什么要执意如此呢?
她和我说,前不久在北京遇到朋友的小孩,已经一口流利的英语了,而大连的公立园因为国家教育政策要求,拼音加减法英语都不允许教,虽然她也给孩子周末报班学英语,可是根本赶不上北京的进度,学前基础不行,上小学就起点比别人差很多,而且小学入学是要考试的,小学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校,小升初怎么办,好的初中也很难进,孩子高中是打算出国的,要进国外的名校,也要靠成绩,这样算下来,幼儿园根本没时间在大连了,得尽快转到北京。
在北京,在大连,有一个共同点,民办学校系统、公立学校、国际学校,是多轨并行发展的,这些教育的更多道路,更多选择,令人困惑,也让整个教育路线的决定不断前移。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是分民办、公立、国际,不同选择,甚至交叉选择,会有不同流向,最终流向就是国内大学还是国外大学,是重点还是普通,是名校还是野鸡。
孩子的教育是集中各方面资源最多的社会板块,涉及不仅仅是学区房、户籍,经济条件、家庭价值取向、家庭背景等等,而这其中的扑朔迷离错综复杂不比雾霾能见度更高。
传统路线上名校(北大清华这种),机会往往垄断在几所重点高中里,大连就是二十四中、育明、理工附。二十四、育明是公立,理工附是某种特殊教育资源(说不清)。平民想上理工附就不现实了。可是进入这样的重点高中,机会也是往往垄断在几所重点初中里——格致、嘉汇、九中。格致和嘉汇是民办(后来格致被公立收购),格致初中没有格致小学的基础也是很难的,格致小学需要花巨款买学区房的,而且一个班级70多人,家长的辅导很重要,可以说公立学校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基本靠家长!嘉汇是民办教育,收费较高,一年十几万、二十几万,也不是普通工薪层能负担起,入学需考试,没有上嘉汇幼儿园也是很难考进小学的。九中的对口唯一小学是中心小学,进入中心小学需要学区房,学区房很贵,你懂的,也不是随便谁都能买得起。
读国外名校,一般就选择在枫叶国际学校、嘉汇教育读书,费用较高,教育内容也和公立很不同,教育理念更趋向思维开阔度,比如嘉汇的小学入学题目是,两个手绢需要三个夹子晾在绳子上,那么三个手绢需要几个夹子?暑假作业,嘉汇是录像一分钟跳绳一百下,给父母做的XX菜(根据年龄段会具体要求)。我妹妹在枫叶读书,谈论的是NBA,还有棒球,还有我完全不懂的各种资讯。即使出国读书,竞争的名额也是名校的亚裔名额,5%的比例,托福没有110,ssat没有95%以上,不敢申请的,还不算培养一个半专业的兴趣特长,出国以后也有生活挑战文化融合身份认同各种方面需要适应。
这是某一地区的教育现状,更是更广大地区的教育现状,想要更好的学习资源、更优秀的同伴,需要努力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整个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选择的结果,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谁敢说只想体验生命的幸福深度?
与此同时,经济条件为教育的道路有了更多机会,之前写文章提到过牛津女,如果她家里没有钱,她上不起国内二加二,就不能去英国,没有英国本科的学分她也申请不下来牛津,以当时高考情况,她只能上国内三本,这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啊。和努力有关吗?有关,但也无关。
我们国家的优质资源是稀缺的,即使我们的价值观宽阔到可以欣赏多样化,但是多样化不会减少焦虑,即使通过个人努力从贫困里挣扎出来,依然会焦虑,会在下一代投入教育的期待。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性,不是一代人可以负担得起,我以前写到过,这是几代人的差距,一个人的全力以赴,勤奋努力,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不是没有,但很小,相对于富裕家庭的更多选择,后者的机会太多了,只要稍稍努力就可以秒到“全力以赴”。
凯特王妃也是贵族学校的校花,戴安娜也不是平民,灰姑娘是童话。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差别,在西方国家可能已经分化进行上千年了,可是在我们国家才刚开始拉开序幕,我们把这叫教育资源不平等,这种冲突掀起了滚滚硝烟,先行者脚下的灰尘也遮挡了后继者的目光,大家都变得看不清前方,却也勇往直前。还有人利用这种迷茫,制造时代乱象焦虑,这是咪蒙的惯用伎俩,而我在试图在星云密布里,思考出一条拉出沼泽的绳子。
既然看到了身边发生的事实,既然知道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选择精英教育路线,作为更广大的平民,该如何做?
既然,我们无法用几百万铺路踏上名校,只能用自己的努力,那么激发自觉,激发自我意识,是多么重要!越早觉醒越早自觉勤奋努力是多么重要!
经历可以催生人的意识,我同学从专科考到本科再考到研究生,cpa,中级,注税,所有会计专业的资格证,她全有,她说她唯一努力的动力就是不想在老家割麦子,十月里割麦子太痛苦了,相比之下学习的苦,对她不算什么。另一个学霸的诞生,源自一次车祸,他差点丧命,开始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开始珍惜,他用两年时间,从年级倒数到清华。家庭重大变故,也会改变一个人,催生一个人的觉醒,或是沉沦。
既然精英教育是几代人的积累产物,那么如何缩小这种差距,与其说是财富差距,更多是理念,是生命传承的差距。别忘了,生命的智慧都被记录在书籍,这是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如果不能买到学区房,如果不能上学而思,可以去图书馆啊,可以去新华书店,书,可以让人有多活了几辈子的感受,启发人自觉,人文的启蒙在学校教育是盲点,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补充进来,人会很懵懂,我觉得懵懂比懒惰更可怕。
进入一个全是书的房间,这种感觉是震慑性的,让人肃穆,让人安静,目光扫过一个一个书名,终被某个吸引,打开,被内容臣服,或是合上,再次寻觅,这个过程像一个仪式,寻获生命遇见,寻获自我。网络给不了这些,所以一定要去书店去图书馆。任何一本名著,都有其成为名著的理由,时间是最好的筛子,那些书籍有其自身生命向度。
鸡汤只能让人头脑发热一阵,书籍的滋养、启蒙,可以照亮人生,书籍的光就像星空,光穿越黑暗,就成了星空。
写在16年末。
点击阅读原文有我的17年书单。有些可能无法买到纸质书了,可以留言我邮箱+书名,我有电子版的话会发给你。
读书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