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五味子它有一些我们很容易理解的地方,就是它有一种酸酸的药,那中国人觉得它这个酸味里面是酸中带咸,所以就觉得它有咸味就会入肾,咬开来又觉得它的核仁里面有一点辣味又有辛味,所以就是好像甜味也有一点,酸味也有,酸味咸味比较重,甜味苦味跟辛味都有一点这样。五味子也是一个并不很适合论归经的药,因为比如它在时方派讲五脏归经的话,有几个时方派的书就会说如果你要补肝的话,五味子是补肝的药。我们可以理解,因为说酸入肝,五味子它又是一个固元气的药,所以它入肝就可以固肝的元气,所以说五味子是肝经的药。也是一个能够护住人的元精的药,所以它大概属于肾,或者这样说,中国人会说五脏的精——精华的精,是由肾在收藏,那五味子就是一个能够收住精的药,所以它一定跟肾是最相通的,所以五味子是入肾的。那用五味子治疗咳嗽,它可以把肺的气抓住不要散掉,那五味子是不是能够入肺?也可以啊!心的话,那现代根本用生脉散来强心、来治疗老年痴呆,把这个气束在胸口的范围不要散掉,那对心有没有效果?当然有,象张元素用五味子就说五味子这味药,“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就是用五味子可以收住人的心,不要让心涣散掉。
二、五味子难以理解的是仲景的用法,就是一般的效果来讲五味子是一个很收束住元气的药了,所以如果要固精,要补肾,什么补药里面像什么肾气丸要久服,要吃很久的话,就可以不用桂附,可以不用肉桂附子改成用五味子,或者是单一味五味子的话它能收摄元气跟收摄津液都很有效果,那家常如果喜欢用五味子的话可以把五味子比如说买瓶清酒,五味子把它捣碎泡进去,然后再加一点蜂蜜,那很好吃啊,酸酸甜甜跟酸梅汤一样那很补,就是这样子。我们后代认为五味子可以补身体,很多用法,什么虚劳也可以用,怎么样也可以用可是张仲景偏偏比较把五味子用在咳嗽这方面。当然张仲景原来的参考点是咳嗽,咳嗽就用五味子。另外一个参考点就是在桂林本的《伤寒杂病论》里面——因为宋本没有那个方,有一个方叫做禹余粮丸,就是汗家——常常出汗的人,用麻黄汤发了汗之后这个人变成尿尿有一种小便不利的感觉,那个方剂里面用五味子来扭转这个状。有一些方剂的加减里面会说,“咳者,加五味子”。也就是在那个时代好像是跟一些发散的感冒药合用的时侯,如果这个人有咳这个症状,那你就放五味子,那我们就会知道,啊,原来在古方的世界,如果用药证相对论的话,就好像咳这个主证比较跟五味子会联到一起;就像喘这个主证比较跟杏仁联到一起;像渴这个主证才会跟瓜蒌根联在一起。就是以药证相对,细部都不太考虑的话,药证相对是有这个样子。那如果我们读张仲景的书,要读的更仔细一点的话呢,就会发现另外一件事,就是咳跟五味子相对还不是一个很好的答案,比较好的答案是,这个咳最好是脉不沉的咳。如果那个人咳嗽而脉又沉下去,那个时候张仲景好像不会用到五味子。咳嗽还要脉不能沉下去,那脉不沉下去的这个特征其实就是让你可以观察到一件事,就是这个人的气一定是比较往上浮的,这个时候才会用五味子把它抓回去。就是五味子可以束咳嗽,但这咳嗽一定是要气往外浮的咳嗽它才好抓。如果是气沉在里面像肺癌的那种脉很沉的,那与五味子已经没有关系了。所以这是一个参考的点。看《神农本草经》讲五味子,它说:益气,治咳逆上气“。它的确是能够把这个气往里面收住。而把气收住的这个论点,其实是有意义的。三、五味子是一个能够以肾为中心点,因为这种酸收固精的药就是一定会以肾为中心点,因为肾也是纳五脏之精而藏之。这样子从肾的角度让气不要被拔走,也就是如果你用了细辛、用了麻黄,可能你这个气--肾里面的元气会被细辛和麻黄拔出去,那拔出去这个人会气脱就咳喘没有完了,所以用五味子把这个气收住,不要让它拔走。那五味子有这个效果,所以《神农本草经》说它治”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那这个强阴简单来讲就是,古时候治男人阳萎,什么性功能的药多的是,五味子蛮多放的。益男子精,有人说,为什么不益女子精啊?因为五味子的收束有点像细辛,细辛的作用点不是那么大范围的,五味子的收束就是收到一个小点。女人的精不是在一个小点上运作的啊,那女人的精是从肺,然后化为乳汁,化为月经这样子走,根本不是在小点上运作的,所以五味子收不到它。所以男生的性能量比较集中在一个小点上,就五味子收得到它,所以它的作用比较关系到男人的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