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
不写家书已经很多年了,记得上封家书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写的。那时上大学离家远,电话也不方便,于是与家里的书信往来便成了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家常方式。写信、寄信、盼信、读信也成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生活、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和精神支柱。
来信一般都是爷爷写的,看到那一个个字力透纸背,就像看到了爷爷在案旁挥毫泼墨的身影,硬朗的身体、炯炯的眼神就能让我安心在外好一阵子。来信中提及爸爸种的大棚菜又出了一整棚黄瓜,妈妈养的肉鸡已经快一斤重了……我就知道,爷爷并不只是在和我拉家常,他是要告诉我,你下学期的学费有着落了,我们今年也可以过个富裕年了,家里一切都好,你就在外安心上学吧。
现在工作了,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也已经不再需要用纸和笔沟通,不用再盼一个月等家信。一两天就会和家里打一通电话,内容无非也是话家常,通常都是你们说,我在听。爸,还记得你说,现在咱家门口的灯不用再开了,村里给安上了路灯;咱家附近的垃圾堆也不见了,村里做了清理,每天有上门收垃圾的人,再也不用把垃圾攒很长时间啦;下雨天也不怕积水了,门口的路都修成了水泥路,路两边还有排水沟和篱笆,靠路边的墙面都画上了彩画或刷成了白色;地里的庄稼会统一浇灌、统一喷撒农药,统一收割……妈妈说,村里盖起了“幸福苑”,老年人都可以住在里面,还有个伴;大队上还建起了图书室,没事还可以去看看书;现在家里也拉上了网线,以后打电话就可以视频啦;后院种的油麦菜又可以吃了,再不吃就老了;咱家葡萄树上的葡萄已经有黄豆般大啦,你爸已经给它准备了遮阳网……
爸妈,你们边打电话边叙说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这哪是在给我说这些呀,明明是借着话筒,在跟过去的艰苦日子告别;爸妈,你们边打电话边说现在的生活多好多好,这哪是再说你们自己的好日子,明明是想要告诉我你们在家过得很好,让在外成家、工作的我们不要牵挂;爸妈,你们边打电话边说你们不用回来,现在视频电话聊天也很方便,其实我知道,你们是多么盼望我们能常回家看看:爸的白头发是不是又多了几根,妈的老花镜是不是又多了几度,房前的梧桐树今年又粗了一圈,屋后的枣树是不是比去年多结了几棵,还有我们……
虽然离家不远,也就100多公里,但仍没有经常回去看你们,这让我感到很是羞愧。最近工作挺忙的,但我也知道这不是不回家的借口;虽然你们身体都还挺好的,这也不是不回家看望你们的理由;虽然电话、微信、视频都这么方便快捷,但回家看望你们是我们身为儿女的责任和义务。你从小就给我们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但我们也知道,“父母在,不远游”。无论是您对我们的担忧,还是我们对您的孝敬,都是一种默默的爱在流淌。
本想借着放假的机会,带你们去外面转转,看看我们的国家现在建设得多么美丽,但却看见了你们从外地发回来的照片。为了不让我们为你们操心,自己和亲戚报了团出游,安全抵达后才发来照片报平安,看到你们笑得那么开心,我却湿了双眼。本该作为子女的为你们计划安排好一起,本该作为子女的陪同你们一起赏尽千上万水、大好河山,而我们能做的却只是通过手机用苍白的语言告诉你们:爸妈在外面注意安全,多穿点衣服,吃好喝好睡好......是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你们却还满足地告诉我:我们在外一切都好,不用挂念。
本想带你们走进影院,看一场电影,听说《厉害了,我的国》拍的相当的好,感动了很多人,特别是你们那一辈的人,更是感触颇深。当我还在为选日子、选影院而犹豫不决时,你们却已经打电话来告诉我:我们中国的高铁是怎么日行万里,打个盹的功夫你们已经从西安到成都,当我还在迷惑你们什么时候去的成都时,你们却已经买好了当地的张飞牛肉,并快递给我,说是明天就到了。爸、妈,您真的是让做儿女的汗颜,只需一句话:你们好好上班,认真工作,我们就能安心的享受你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成果。
其实,我想告诉你们,爸妈,无论你们在哪,您都是我的太阳,我就是您园子里的向日葵:您在哪里,我就会望向哪里。以爱的名义,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