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子--于右仁

于右仁,是被毛主席评定的大才子,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值得说道说道的。于右仁先生在青年时期就组织编过思想激进的《民立报》,而在民国时期思想传播的主要媒介就是报纸,这为一些青年的获取时势动态的信息提供了便捷,且其文采的独特,也正传播在那一代青年人的心坎里。

于右任,祖籍陕西省三原县,每次回乡探亲,都要在县城明德亭餐馆品尝地方风味菜点。这餐馆有煨鱿鱼丝、干煸鳝鱼、白封肉、疙瘩面。前三种菜在陕西做的,倒不如尝一尝江南一带做得,别有风味,因为鱿鱼和鳝鱼本是产于多水的一带,所以三原县的这三道菜是否真实,是值得考究的。不过这疙瘩面,确实属于陕西特色。河南一带也有,也独以其配合的辣子水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在西北地区是最独特的。

于右仁早起是同盟会的成员之一,那时候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正接受着时代的洗礼,于右仁也是其一,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也正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以其政治背景为身份,于右任出钱、出关系并聘用马相伯、叶仲裕、邵力子等共同另行筹组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中秋节正式开学。这正是说的他在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1922年10月,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并担任校长。1932年秋,筹备建设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三所大学的建立,可谓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虽然最后他随国民党签到了台湾,政治诉求不同,但对待教育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为祖国的将来、民族发展和学科建设立下的汗马功劳不可磨灭。教育对过去、当下以致未来,都是重中之重。

于先生的书法也是津津乐道的地方,因为个人阅历的风度,其笔断意连、气韵畅达,所书写的字体是独具风骚,当代书法大家、引碑入草开创者、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先生推崇于右任“雄强深厚”的草书,堪称当代巨擘。这里李教授认为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多彩多姿,不必强求划一。这让我想到小朋友的字体。目前小学体制教育种对字体的端正和规范尤为重视,但只是基础,不求于标准的楷体有多么形似,只要字体足够端庄,随着未来笔书的不断深入,具有个人特色的书法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关键在于练,勤练,唯有勤练才能更多地总结融汇出自身的书体,也能更专注投入自己的所思所解。书圣的字体,自然是最好的佐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