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孔子
地球是“圆”的,这是大部分人知道的一个常识,可是在此一百多年前,中国人还是停留在天圆地方的概念,“知道”且确信自己是正确的。
我们“知道”并不代表正确,我们的“知道”仅仅是被告知的一种结果。在我们还没有形成主动思考能力的成长过程中,被灌输很多“常识”。对于国人,可能比较多的是中医中“上火”的概念。对于有宗教信仰的,被灌输的是各种“神”。我们被动”知道“各种知识,这些“知识”伴随我们成长,也许在某一天会以某种方式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大部分的人的“知道”仅仅是一种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听了这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之一。你只是感觉上的“知道”,并不明白道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方法论,以及行动所需要的努力。
于是我们“知道”: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知行合一”
“勤劳致富”
。。。
仅仅对于“知道”这个词的认知,就有不同的层次。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知道”的只是名词,例如“知行合一”这句话,就是个“名词”。具体问他什么是“知”,什么是“行”,什么是“合”,什么是“一”,可能没有深入思考过。引用《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中“心理表征”的概念,即没有高质量的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这么说还是太抽象,其实可以用三个问题来检验是否真正的“知道”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HOW——怎么做?
我们现在来拿“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检验一下。
我们一般的理解是,只要去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达到目的,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首先,世上的难事是指什么?世界上有没有办不到的事?
有,而且很多,比如中国人均GDP三年内赶英超美。
这种违背物理世界法则,社会运行规律,经济运行规律的事情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从个人角度来说,比如三年后成为世界首富,这个是不是一个难事?或者极端一点,明天成为世界首富?
那么我们发现,这个“正确”的道理前提是不考虑“时间”成本的。
其次,为什么只要努力,就没有难事了?
我们有那么多人很努力,结果还是没有达成目的,这个“正确”的前提是不考虑个人“积累”的不同,以及随机因素。
最后,如何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知道这个“道理”后,我们如何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句话适合什么时候使用?
小范围内,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的目标时,这句话相对正确。
当泄气的时候,需要激励的时候,这句话有用。
对于错误的事情,继续执行下去只会越来越错。
现在比原来更清楚的“知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句话。除了“WHAT——WHY——HOW”去检验外,还可以通过经验、测试、实验、推理去检验知识。
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放弃思考,去求得真知呢?
第一,环境的影响,小时候获得知识是被动的,且理解能力有限。
第二,思考是消耗能量的,作为动物的人类,本能地不愿意思考。
第三,别人告诉你的知识成本容易被接受,因为成本很低。
第四,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很重要的。例如,不知道“篦”的发音并不影响你的生活。我们需要关注那些可能影响我们生活的错误的常识和认知。
以上我所说的大部分都是错的,这是基于我的大部分认知与你一样,都是环境下的产物,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扭曲的失真的。当我告诉你一个“知识”,“观点”,“概念”时,你要提高警惕,不要不加以思考的接收。
关于”知道“我们容易遇到的陷阱是把”假设“和”猜测“当成自己认知的一部分。
真知道,真践行,是“知行合一”。
对于大部分的事情,保持空杯心态。
其实地球也不是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