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说:这次县里高三一轮复习研讨课你来准备吧!主题你来定,复习课模式就按照市里研讨课的样子来。
我得试试!高三复习课,上次讲学校里的公开课,出现了失误:知识体系用时过多,导致头重脚轻。这次面对全县高三老师,我要好好努力。作为老师,一年能有一次这样“折磨”自己的机会,挺好的。一直原地踏步,心里有些空虚。
讲什么呢?微专题走到必修二之后设置哪一方面比较好呢?反复思量,定了今年高考题的主角“顺坡垄”相关的《垄作》。
1.知识把握需下功夫
垄作,不是教材中的知识,从无到有的教学设计最较劲。知识的整合与重组,梳理与总结都不是现成的,需要从拥有的内容里去筛选、归纳。找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内容,再从中甄选。第一遍磨课时石老师指出“垄台”增加昼夜温差的解释就有些欠妥,赶紧纠正了过来。
2.学案制作三易稿
第一遍初稿做出来,组长说像习题课,没有复习课的样子;第二遍学案容量有些大,个别图不清晰;第三遍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形成了“考向—重难点—知识网络—合作探究—课后拓展”的完整学案。看着定稿,内心沉静。呃,一轮复习微专题的学案,就得是这样!那一刻,我不是因为做了三次而觉得麻烦,而是成稿终于接近了内心期待的样子而开心。
3.PPT多次加工
学生为什么会思维混乱或者主观想象导致错误?因为课堂中直观可视化的实际情境给的不够。第一遍的PPT干巴巴的,之后,每得出一个结论,一定找出对应的实例图片,让孩子的思考有据可依。
有了图片辅助,但是方法归纳缺乏深度和针对性,一遍遍播放,一遍遍思考,一遍遍增删,直到自己写出基于本节课又有针对性的解题技巧。内心激动,其实很多东西有个粗浅的想法和咱们自己真实的把它们做出来,这之间的距离挺远的。“我想到了”和“我做到了”带来的感受绝对不一样。
上课前的那个晚上,黄老师看过PPT,一点一滴从细节处指导,标题、过渡、内容处理,细致入微,特别微暖。一个人囿于一井之中,怎么看到更多的世界?有人帮忙,感觉那盏台灯下,一点儿也不孤单。
4.磨课质量高
组长打来电话,提前两天也讲一遍我们先听听。周二学案发下去学生先做,再讨论。很庆幸我的这个学案前置的好习惯,能在前期过程里发现很多可以改正的问题。
20分钟,最后一个题目没有碰,前面的看着凡是该总结引申的基本都是空白。那一刻我忧心忡忡,题难了,这群孩子拿不下来啊?
展开讨论,发现情况更不乐观。左侧的教室为了两圈,右侧基本没有人。302班刚换过座位,原来的讨论组被打乱了。建设讨论组,变成了这次磨课前我最大的收获。
将地理尖子生分散到薄弱组里,带动大家一起成长。这个提议立刻收到孩子们的肯定。至此成绩不平衡带来的讨论不畅问题解决了。这种分配,座位变动一次,我们的地理讨论组跟着更换一次,形成规则,好多了。
周三磨课时,在2班试讲一节,内容完成了预设的1/4,大大超出了预期。但是我没有听到一句抱怨之类的话。主席鼓励我,组长从头至尾的把课细致梳理了一遍,组内四个队友帮忙出主意,石老师更是帮忙设计和改善着这节课。如何删减、如何调整、如何深化,一点一点的指导,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一群人全心全力的帮我磨课,真的特别温暖。比起这节课,我更喜欢这个氛围啊!
5.公开课中的得失
正课开始,我没有紧张,即使听课的人数很多,我真的做到了淡定从容,很开心。我知道,这是因为前期大家帮我磨课,给我的信心,这是孩子们充分讨论自如表达带给我的底气。做好一件事,下多大功夫,得多少本领,我相信。
韩文拿的垄台作用清晰归纳开了个好头;阿衡两种解法完美完成垄膜沟植那道很容易思维定势出错的问题,真的很让我欣喜;贾佳的温带气候筛查法让我眼前一亮;凤月竟然想出了用水土流失去逆推顺坡垄的内容,意外的惊喜……孩子们这节课的表现真的棒极了!
她们的优秀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把课堂放手给孩子们,她们会还给我们更精彩的课堂。也和你让我感受到:设计出有质量的课堂,师生共成长。
依梦在讲解“温带半干旱地区不适宜采用顺坡垄”时粉笔当场写了思维链条。顺着思维链条,我们能够很清晰的捕捉到她思维的误区和表达欠妥的地方。她没有做错什么,是将平日里语言表达的东西用文字梳理出来,我们才更清晰直观的发现其中的问题。问题暴露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文字的价值和思维链条的重要性。“出错”是课堂中宝贵的财富,这让我更坚定,训练孩子们思维链条解综合题的方法是对的。
老裴很顺利的讲完这节课自己梳理的思维导图,他的表达很顺畅,因为他向来是善于总结的孩子。我问其他孩子是否可以补充,没有人回答。而老裴创新了两条,漏掉了一条,然而没有一个人回答。我提问了几个孩子均不能作答。
那一刻,我很害怕!“思辨”是我特想教给她们的学习方法,然而落脚处显得苍凉。思维想要活起来,大脑必须转起来啊!否则,怎么培养出思辨力?当天我在黑板上写下一段话,那是我对孩子们的期待。
这次公开课就这样讲完了,我却觉得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微专题复习课,有点上瘾了,想再继续做几期,争取再成型的完成四五个吧!抓高考题,找学生总是出错的地方,琢磨突破口,走过一轮高三,不能除了厚厚的一沓试卷,啥也没有了。
组长的几句话一直在我大脑里回荡:假学习就是看了看、听了听,然后依然如故。真学习是看过、听过、着手去做、做出结果。
假教研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只有形没有内容。真教研一群人在一起一定是有收获的,难题、教法、学法、培优补差,总有一些能找到突破口。
一年里,就那么一两次,折磨一下自己,感受到拔节的声音。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钻进去能看到丰富的风景,我得继续学习、继续努力、继续实践。
解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常识、见识、学识、辩识,让自己的课实现四识统一的时候,会比现在更从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