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刚看到MVP的时候都会想起来NBA里面的最有价值球员的英文简写也是MVP(Most Valuable Player), 而本文提到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是最小可行性产品,有时候我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文字冲突,因为它会让你记忆深刻。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行性产品)概念最早是埃里克.莱斯提出的,刊载于哈弗商业评论,是一个硅谷企业家和作家,因开创精益创业运动而知名它是一种新型商业战略,用来指导创业公司尽可能最大效率地整合资源。并有出版物《精益创业》。
相信使用MVP最多的朋友应该是产品以及运营团队,其中也不乏少数人去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使用MVP的理念去尝试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希望能借此快速验证市场,做出一款用户认可的产品, 然而事实很残酷,在推向市场后还是遭遇不同程度的失败。
没有从客户需求出发做出来的产品都是耍流氓?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从字面上很容易看成为是一个用最少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可用产品,所以很多团队都可能会按照下面走向发展:
1. 团队中涌现出好的想法或者发现了一个用户需求;
2. 快速创造一个 MVP,少不了的时间消耗:产品的定位、功能模块、功能加减的争论;
3. 确定第一个迭代,团队立项,加班赶工,用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做出了团队认为的MVP,投入市场;
4. 投入市场后一般都会有两种结果:第一种,MVP 获得了成功,团队会继续把产品功能打磨的更完整、更稳定;第二种,MVP 在市场的表现平淡无奇,最后无疾而终。
在这里团队犯了一个初创公司经常犯的错误 -- 轻易的对用户价值的假设做出判断,然后在没有进行价值验证的时候就开始耗大量资源去实现,这里面的资源包含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然而一个初创公司最怕什么?最需要什么?最缺乏什么?初创公司一开始在业务方向不明确的时候都会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在有限的资源下快速的找到业务方向,并实现平稳,最终盈利!最怕:重复工作,资源大量投入后没有回报,最需要:快速的找到用户需求,最缺乏的就是资金、时间、人力。
另外,MVP一定是具备一定功能的产品吗?
答案是 No, 一个经典案例就是美国公司Dropbox, 公司在正式研发产品之前,仅仅只是低成本的做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描述了产品的设想以及简单的操作理念,就圈了一堆的粉丝,既验证了产品的价值,又提前获得了一批准用户(准用户数从5000增长到75000)。
下图是运营大咖小马鱼老师的文章节选,去验证产品价值和客户需求的方法,有可能一篇文章,一张海报就可以的。
MVP仅仅是一个产品吗?或者是一篇文章?一张海报?
不,MVP还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构建-测量-学习”的过程。
MVP = 创业成功?
数据一:《精益创业》欧文斯:98%的创业者都会失败;
数据二:调查101个初创企业中42%的失败原因是--无市场需求,闭门造车;(CB Insights的数据分析显示因为很多创业公司有着多个失败原因,你会发现这突出的20大创业失败原因比例加起来不是100%,而是远超100%)
而MVP在做什么?MVP提供的是一套理论和方法的结合,助力团队在艰难的创业初期,快速的验证你的想法、产品的价值、用户的需要,探索出一条业务方向、稳定的产品、最终实现盈利!会让你的创业成功率变高!
综上所述,我对MVP的理解是:
1. MVP是最小可行性产品,或者是能够有针对性获得用户反馈的一种手段;
2. MVP是一个过程,需要通过(构建-测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寻求真正的客户需要和业务的方向;
3. MVP的方法能够助力创业是因为----在产品价值和用户需求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团队的不必要的资源上的投入,导致创业公司艰难运作,通过低成本快迭代快验证的方式探索发现用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