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都是围绕海报里的三个人展开的,杰出的数学家Katherine G.Johnson,Dorothy Vaughan和Mary Jackson,她们三个人在NASA工作,而当时整个美国还是处于严重的种族歧视的氛围,她们在白人同事的侮辱中存活,而这部电影的主要看点是他们在偏见中不卑不亢,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歧视者的尊重。
当然,我既没有经历过也没有深入研究过美国的种族歧视,也理解不了城市里遍布的“Colored”专区,即使北漂在一线城市,大家也不会像对待黑人一样说,你不配活在这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尚的、温文尔雅的微笑,“你要想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午饭时大家都会抱怨帝都的房价好高啊,真是让外地人没法生存,然后下班了他们回到自己价值千万的“家”里,而你回到了6环外的合租屋;放假回来同事们会关心地问你,假期去哪儿玩了啊?当你弱弱滴回答那也没去,在家了,他们会很“不解”问,为什么不出去逛逛啊?好像大家赚着以后的工资,真的就是一个阶层的人一样。
就像影片里Katherine对着一屋子的人咆哮:My uniform, skirt below my knees, my heels, and a simple string of pearls. Well, I don't own pearls, Lord knows you don't pay coloreds enough to afford pearls. And I work like a dog, day and night, living off of coffee from a pot none of you wana touch!
就像《未生》看过太久已经记不住里面的对白,但依然记得张格莱在公司里那无助的眼神……
凭什么?凭什么公司里的老员工一定要己所不欲必施于人,凭什么一句话,“你是新来的,没有资格参加……”对,这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就是这里的游戏规则,“你想想,等你岁数大了,是不是也希望公司多照顾一些老员工,毕竟决策的都是老员工”。非得等到年轻人都失去了学习的冲劲,再给一次深造、考证的机会,换来的是老员工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埋怨。我不想听这些解释,我只想找个山头大吼几句,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但其实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下了山,我又开始像狗一样的工作和学习了,默默等待你的A角、B角休假、结婚、生孩子不在的机会,才能在公司里不再透明,而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机会。
电影里的三位女主角一直没有放弃,她们分别有各自的转折点,Katherine是在整个团队计算不出飞船回收点时给出了完美的数学推导;Dorothy去图书馆“偷”了一本Fortran语言入门后自学IBM 7090的编程;Mary是让这个家族里取得了一项项第一的法官,意识到“out of all the cases you're gonna hear today, which one is gonna matter 100 years from now? Which one is gonna make u the first?” 而这三种情况归根结底是“稀缺”,正好在当时的情况下之后她一个人满足,因而让高傲的人们因为有求于她而弯下腰。
我不是标题党,这部电影为什么能如此牵动我的情感?也许是主角们早就意识到生活多艰难,但一直在努力提升自我,一直在为困难找方法,从来没有失去希望,虽然相隔了半个多世纪,就好像跨越时空遇见了自己吧。
回到现实,一个新员工问老员工,
“我刚来公司,应该怎么做?”
“你有关系么?”
“没有。”
“你家里有钱么?”
“没有。”
“那你就只能专挑公司里又脏又累又没人做的活开始做了,并且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