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我第一次开始教一年级语文。我决定让“阅读”成为引领语文学习的“引擎”。
开学初我开始督促班里的学生自行购买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书籍——《读读童谣和儿歌》,并在微信群开始读书打卡。
读书打卡进行了一周,七天的读书打卡统计后,我便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打卡进行好的同学,字音准确,读得熟练流利,语文成绩相对较好,字也认得多,看图说话也说得很好,语言很丰富。读书打卡差三落四的同学,语文学习就非常吃力。拼音也不会拼,读书也是结结巴巴。
可见3到6岁时,如果没有良好的绘本阅读基础,语文学习上的差距就会很显。虽然我们倡导“零起点”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让孩子提前接触绘本阅读。
我的女儿今年一年级,我从小就给她看,看图认识物品、动物的、水果的图画书,后来又买来一些绘本故事,数量不多,我每晚睡觉前就给她读一读,讲一讲,现在已经形成了习惯。哪天我太累不想读的时候,她就会不同意。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发现她会让你把其中的一些书,让你读好几遍,我当时不理解。后来也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观点,小孩子就是喜欢重复看一本书,重复看一个电视,因为她发现书里或者电视里有些东西会跟她预期一样的时候,她就会很高兴。后来,我就随她了,不厌其烦地给她读。
没有什么方法,就是她喜欢哪本,她选择我给她读,我买的书大多是一系列的,今天读完这一本,下回换另外一本,之后还会重复。有的书读了好几遍。读的时候我有时根据角色变换不同的声音,她会觉得非常有趣,哈哈大笑起来。
绘本里有的图画非常贴合我们生活的实际,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里面,小兔子睡着了,兔妈妈把她往草窝里放的样子,和我们人类是一模一样的,我就会告诉女儿和她的小弟弟,你们小的时候,睡着了,妈妈也是这样抱着你们,轻轻地把你们放到床上的。这样给孩子们说的时候,能感觉到孩子心中充满了满满的幸福感。
读书中这样的场景,我觉得很自然地发生。每个亲子之间的故事可能不会一样,但同样的是,只要翻开书,投入地阅读,自然就能联系到大人和孩子的生活实际中去。
孩子有一个陪她阅读的妈妈是幸福的。亲子之间进行绘本阅读,除了开发孩子脑力活动外,无形间也促进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我发现最大的转变就是,我更能理解我的孩子,也更能理解我的班里和我女儿同样大小的学生们。我对他们有了更大的耐心,更多的包容,我愿意俯下身子去理解他们每件事的做法,能很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不让他们受到来自老师这一方面的心灵伤害。让他们成长地更加自由、快乐,活出每个与众不同的自我,更加自信。
我希望我的孩子,我的学生都能爱上语文,爱上阅读,轻松把语文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