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用品类来思考,用品牌来表达。
通常,当顾客首次接触一个陌生品牌的时候,第一时间会问:“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品牌所归属的品类。因此,每个产品都应该应该由两个名字组成,即:名牌名+品类名。品牌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则品类回答的是“我是什么”的问题。
上一节的读书笔记,我们学习了如何起一个一本万利的品牌名,这一节的读书笔记,我们来学习品类命名的方法。
第一部分:认识品类
心智规律的章节中讲过,心智分类储存——当我们接触的新信息的时候,会根据信息的特征在大脑中自动归类,放进对应的格子里,如果找不到对应的格子,大脑就会根据新的各种特征,把它分配到一个全新的格子,并为它命名。——这个储存信息的小格子,就是品类。
品类是定位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顾客在产生购买决策中所涉及的最后一级商品分类,由该分类关联到具体的品牌,并且在该分类上完成相应的购买选择。比如提到可乐,就会想到可口可乐,提到酱油,就会想到海天;提到毛肚火锅,就会想到巴奴;提到空调,就会想到格力等等,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消费和购买行为。因此,可乐、酱油、毛肚火锅、空调这些都是品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品类是基于顾客心智的“事实”,而非基于行业分类以及超市货架的事实。因此,像我们平时说的家用电器、黑电、白电、厨电等等都不能直接关联到具体的品牌,它们就不是定位理论所讲的品类。
品牌只有明确品类归属,才能有效的对接到顾客需求。
第二部分:为品类命名
先来看两个关于品类命名的案例:
猕猴桃刚被引种到海外时,叫做“中国鹅莓(Chinese Goose Berry)”,结果乏人问津。直到新西兰人把它改叫“奇异果(Kiwi Fruit)”,结果很快风靡全球,以至于很多中国人都误以为奇异果原产地是新西兰。同样的,有一种学名叫做“瓜栗”的植物,被花农们起名为“发财树”,凭着这个大吉大利的名字,发财树成了最受欢迎、最普及的室内观赏植物之一。
老板发明中央油烟净化系统,刚开始也同样不被理解,不被接受,知道后来改名为中央吸油烟机,才被广泛接受。
为新品类命名是定义品类最重要的工作,品类名的好坏,轻则可以影响品类发展速度,重则可以决定品类生死。那么,如何为新品类命名呢?
一、要连接心智:
新品类要想被心智接受,就需要关联认知已经认知到的事物。要对接到消费者对于品类的理解和需求:比如酸奶、豆奶,它们都是“奶”的一种,对接了顾客对于“奶”所代表的营养元素的需求;轿车、卡车的根都是“车”,对接了顾客对于“车”所代表的运输功能的需求。
热泵热水器是一种节能、便捷、安全、环保的新型热水器,但很长时间在市场上备受冷落。直到美的将其更名为“空气能热水器”时,才被市场接受。热泵是什么鬼?没几个顾客知道。但“空气能”就不同了,顾客很容易联想到“太阳能”、“风能”等这些天然能源。所以说,新品类命名一定要连接顾客心智已有认知。
有时候,新品类有多个可以选择链接的认知,比如一种用苹果汁发酵生产的饮料,既可以叫做“苹果醋饮料”,也可以叫做“发酵苹果汁”,这时该如何选择呢?基本原则就是“傍大款”,选择更强的品类,也就是顾客更多的那个品类为链接,显然,“苹果汁”比“醋饮料”更强大,顾客更多。
二、有好感
在上一节的读书笔记中我们学习过,品牌命名时要有正面联想,给品类命名也是如此。指的是当新品类存在几个候选名字时,应当选择让顾客产生更大好感(也就是更有价值感)的名字。
比如,从大豆中提取的黄油叫做“大豆黄油”或者“人造黄油”,哪一个让你更有好感?显然“人造黄油”让你倒尽了胃口,戴着“人造黄油”这顶帽子,这个品类想要发展壮大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在观赏植物里面,一个有价值感的好名字甚至会成为品类的主要卖点,比如“发财树”“金钱树”“富贵竹”“罗汉松”“君子兰”“仙人掌”“天堂鸟”等等,它们在审美上未必优于同科目的不知名植物,但因为名字能够激发美好联想,于是变成了同类植物中的宠儿。
三、要直白、容易理解
品类名应当直指品类核心特性或形象化,不要迂回曲折,令人费解。
“水蜜桃”这个品类名,就直白地表达出了这种桃子的核心特性:甘甜多汁,让人一听就食欲大增,所以水蜜桃成了桃子中最强势的品类。“自行车”这个名字也很直白,表达了新品类的核心特性,因为当时的其它车辆都需要司机。
相反的例子就是“平衡车”,对顾客来说相当费解,有什么车是不平衡的呢?考虑到“直白”的要求,如果将这种新型代步车命名为“立行车“——站立骑行的车,是不是更形象呢?
同样的,你知道什么是“纳米银抗菌袜”吗?“纳米银抗菌袜的核心功能是“防臭”,那为什么不直接叫“防臭袜”呢?
四、足够简单简洁
在信息超载的时代,传播的负担越小越好,因此品类命名应当惜字如金。由于品类名常用于构词,增减一个字,便可导致天壤之别。
例如,“计算机”比“电脑”更严谨正式,所以早期“计算机”用得更多,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不断参与构造新词,“电脑”便压倒性胜出了,否则“电脑包”“电脑桌”“平板电脑”就得叫做“计算机包”“计算机桌”“平板计算机”,明显会更费劲。
如果品类名太长,顾客就会自动将其简化。比如“超级市场”被简化成了“超市”,“四轮驱动越野车”简化成了“四驱越野”;即使对于不会说英语的老人,他们也会说“GPS”而不说“全球定位系统”,会说“CT”而不说“计算机断层扫描”,这些都是自发的“传播减负”现象。
简短、简洁、清晰的品类名更容易进入心智。
总结一下,只有将品牌归属到顾客心智中相应的品类,才能对接顾客需求。因此,为新品类命名是定义品类最重要的工作。为新品类命名有四个原则:连接心智、有好感、直白易理解、足够简单简洁。
END
本篇读书笔记对应红皮《定位》谢伟山译本第9、10章;重点参考了冯卫东东哥对品牌、品类命名的著作。2019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