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长春上大学,今年寒假开学不到一周,吉林就暴发了疫情,单日报告的感染者最高达到4455例,严重程度让人揪心。学校封闭了,学生呆在宿舍,除上厕所外概不让外出。课堂教学改为了网课,期间的用餐早上是面包加牛奶,午餐和晚餐一直是大米。主食虽然有时冷、有时热、还往往迟,但总能保证,蔬菜一度却是少的可怜。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二个多月。
五一刚过,儿子打来电话,说现在长春社会面清零了,学校让学生离校。我犯难了,长春是中高风险地区,一直是其他省市重点关注的对象。乘飞机没有直达,坐火车要30多个小时,按照规定第一落点必须集中隔离。隔离的前提还必须是本地户口、提前三天报备。怎么办?
我一直安慰儿子,长春现在疫情蔓延的形势已经控制了,很安全,不要着急。过了几天,儿子打电话说,其他同学陆续都订票了,近期都要离校,宿舍就剩两人了。从他的口气中,我知道儿子急着要回家。
每天我都在关注疫情防控政策,但政策一直没有变化。5月10日,政策突然调整了,吉林全省调整了风险等级,划定成了低风险地区,吉林回来的可以不用集中隔离,在家隔离即可。我立即上网给儿子订票。票是真难找呀!直达省内的车次没有,周边几个地区依然是中高风险等级,不能途经。一通忙活,功夫不负有心人,硬是把票订好了。先是北上哈尔滨,然后到石家庄,再直达本市,跨越三个省会城市,站内换乘最多时长4个小时,这一方案很理想。随后是社区报备、让儿子提前核酸检测、收拾行李。
儿子需要在家隔离,我只好到乡下寄宿。又是一通翻箱倒柜,准备了各种衣物。超市购物,为儿子准备一周的食材。
期待中,儿子终于到站了。各种证明的检查,落点核酸检测,专车接送,专人陪同,儿子进了社区,回到了家。门口装上了监控摄像头,前门、后门贴上了封条,看着这一切,我有些恍惚。但毕竟儿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