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社会心理学的老师给我们讲了社会影响之一:从众心理。说到从众心理估计大家都不陌生,从小到大在生活中应该接触过不少。
首先从两个著名的关于从众心理的实验说起。第一个实验是1936年,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做的一个实验。
在一间黑暗的房间里,一面墙上只有一个点光源。在黑暗中人眼球会有不自主微小的移动,点光源看似会移动。谢里夫让被试者说出点光源移动了多少距离。当房间里还有人(事先安排的人)给出一个估计值,实验发现被试者给出的估计值同那人给出的越来越接近。
这个实验的判断是估计的,是模糊的。就像我早上经过的上面写着“上海葱油饼”的早餐店有很多人在排队,我会想到底是什么样的葱油饼,估计很好吃。于是今天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也排了队买了葱油饼。
虽然我从来没有吃过或听说过这家葱油饼到底好不好吃,但从排那么长队我判断应该比较好吃吧,这种目标是不确定模糊的,而此时选择从众也排队就是比较经济的行为,因为大多不会太错,判断损失可能性比较小。如果我排队一次后吃了觉得不错,下次还排队再买就不属于从众了。当然如果第一场排队后觉得不好吃,但下次看到很多人在排队自己忍不住又去排队了,那就是盲目从众了。
另一个著名的从众实验是所罗门.阿希做的实验,这次视觉判断标准时清楚的。
7名被试在一个房间里,其中6名是事先指定知道实验要求的,只有一名是真正的被试。研究人员给出2张卡片,第一张上有3条不同长度的黑线,另一张卡片是有一条黑线,让判断第一张卡片上的哪条黑线与第二张上更相近。
其他6名人员会一致选一条不正确的黑线,实验发现被试选择与其他人一致的答案的次数超过全部的1/3。如果其中有另一名给出正确答案,那么从众效应就会下降。
这种从众心理在一个团体里会非常明显,群体成员会感到这个团队不会出错,道德上是正确的,并产生坚不可摧的幻觉。群体也会对持反对意见的人持刻板印象,会对他们施压,使他们与群体观点一致,以使群体思维状态不被干扰。
这种群体思维有时会非常危险,真正正确的判断呼声会被压制。1986年挑战者号的失事,其中有些人是知道航天飞机上的部件存在问题但没有人站出来推迟发射。
当我们了解了从众现象就对很多社会现象不奇怪了,并能够正确理性的判断而不盲目从众跟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