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院子原来是很大的,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水井,当然现在已经不用了,上面盖了一块厚厚的铁板。就是这口井里的水,供养了我们全家,那些年,哺育了我们长大一点儿不假。
小时候左邻右舍至少有五六户人家都吃这口井里的水,因为爸爸把井打得深,井水甜也充足,所以邻居们都喜欢来我家挑水吃,爸爸和妈妈还把我家的皮篼子贡献出来给人们提水用。就是这口井,唤起我无数童年的回忆,所以虽然现在都已吃上了自来水,但是这口井,爸爸没打算填平它,它是一个年代的回忆,也是幼时苦日子的见证。
井的右侧是一条小路,走不到十步,眼前豁然开朗,左边是两件精致的小砖房,是父母给姥姥颐养晚年准备的,姥爷过世以后,姥姥独自一人,虽然子女很多,孩子都也孝顺,但都不在一起,每年四个舅舅、大姨(妈妈排行第二)还有姨姥姥们(姥姥的妹妹们)都争相邀请姥姥去他们家里住,但姥姥毕竟是八十岁的人了,父母想到长远为老人考虑,于是就盖了这两间房子,冬暖夏凉,姥姥非常满意,一装修好就搬了进去,这里是她的小天地,二十九英寸的大彩电,每天还有妈妈的照顾,姥姥过得很舒心。
我知道,父母是最辛苦的,尤其是妈妈,她又顾家里,还顾家外,辛苦我都想得到。我就想赶紧有一套大大的房子,把所有的亲人都接到一起,享受一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但是现在我还在朝这个目标奋斗着……话说小路的右侧是父母的三间大房,这三间房子90年代盖起来的,现在掐指一算也都近二十年的历史了,装修风格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地上是水磨石板(那个年代人们都兴铺这个),墙上白白的,在墙沿上一米左右的位置都刷了淡绿色的油漆,显得屋里很清爽。
这几间房子是我们美好童年生活的摇篮啊。房子往南是两块比较肥沃的土地——我们都称之为“菜园子”,以前我们上高中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就在这块地里搭建“温室”,种黄瓜、尖椒、西红柿等等,我们的学费都是这里贡献出来的,所以这里的黑土地流淌着爸妈一辈子的汗水,我的血液里充满了父母的辛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的养育之恩。如今这两块肥沃的土地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因为听说要拆迁,妹妹在这里盖了三间大房子。装修得很漂亮也很现代,但是它却无法弥补我幼时心灵上的缺失——我朝思暮想的菜园子啊,再也看不到了,魂牵梦绕。再往南走,会看到一个大坑,这个大坑是打小就有的,我也忘记了它的来历,总之,这个坑已经结结实实得根深蒂固得驻扎在我的心里了,呵呵。坑的右侧最有诗情画意了,因为这里长了十多颗杨树,它们和我一起成长起来的。对于家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我都充满了神情,因为我爱这里,这里是我血液里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