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龄,花样的24岁。
也许我和许多90后的年轻人一样,还在社会中不断磨练着自己,充实着自己的生活。还没有和心仪的那个他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没有这些那些关于培养孩子的迷茫和苦恼。但即使年轻的我们,总有一天要面对和经营好属于我们的家庭,总有一天要面对那个时刻牵绊着心的那个他/她——我们的宝贝孩子。
不管是通过亲戚还是朋友,身边总会冒出好多现实的育儿例子,即使不用刻意去注意学习,也会耳濡目染的体会到培养一个孩子成人的心酸不易。有的家庭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于是乎孩子的周末排满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有的家庭狠抓学习,孩子考试犯了家长认为不该犯得错误,或者教的学不会,写作业效率差,家长便是一顿激扬高吼;有的家庭就是喜欢一个名叫“别人家的孩子”的同学,无时无刻将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批评……
我曾经读过纪伯伦的一篇诗歌《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对我感触蛮深。诗歌中讲到,“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我希望我未来可以是个好妈妈,一个可以与孩子真心成为朋友,可以互相鼓励成长的好妈妈。孩子是降落在人间的天使,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价值,我们要做到发现这种价值,而不是用我们的“你是我的孩子就该听我的”惯性思维去束缚他的思想和成长。
很多问题孩子都是与亲子关系有关,例如说谎(可能家长过于专制)、淘气(家长忽视孩子)、网瘾(家长孩子沟通交流少,孩子感到空虚)等等,
父母高压的强势管教对亲子关系破坏力最大。
孩子最不喜欢听到的话:否定、抱怨、讥讽、辱骂、放弃、恐吓孩子的话、把自己和孩子比较。
教育不是生拉硬塞,而是要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动机。让他们爱上学习,让孩子明白,有专业知识,有创新能力的脑力劳动者才会在金字塔的顶端,做他们有兴趣的事情,认真学习,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真实感受和能接受多少来衡量。愿花样的我们,以后会是一个花样的好父母……(。•̀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