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的一本书叫做《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作者范海涛,本书主要是作者讲述了她在完成畅销书《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以后,职业生涯达到一个小高峰以后毅然选择“job gap”,推掉所有诱人的工作和假期,选择了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口述历史”专业,然后以唯一被录取的一名中国大龄学生的身份在美国深造时的经历和感悟。
对于我现在无意识的看书状态,多多少少没有系统的安排,买这本书的初衷莫过于励志的书名,追求人生的绚丽不在乎年纪的大小,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也许对于像我们这样每周将会有大于五天困在格子间,大多数做着自己不能够全心投入的工作的人来说,看着别人的饱满的人生经历无异于是生活能发生逆袭的意淫。然而寻找着精神上的慰藉,总比整日倍感生活枯燥的心情无处可消除要来的健康的多。
然而,事实证明,选择这本书是正确的,与以往空洞的励志书和鸡汤文不一样,也许是作者受过科学且严谨的“口述历史”专业的训练,这本书的内容就像是作者自己被自己采访一样,把自己从小到求学结束的经历能够非常真实的表述出来,每一段时光,每一段经历,无不是饱满和真实的,没有任何“形容词”渲染,你就是这么可以很鲜活的感受得到作者当时当刻的心情,作者初入职场时的奋力拼搏同时需要照顾母亲病痛,过早的结束青春期的人前欢乐人后隐忍的痛苦;事业成功时的风光以及前期玩命做准备时的癫狂的对比;初入美国大陆一切从新开始的忐忑;接触不一样文化飓风洗礼的兴奋,同性恋、9.11、示威游行、毒贩采访等等色彩鲜明的争议性题材的亲身搜集素材与感悟,每一个故事都使人能够3D的感受那段故事和心情,使你并不是像以往的书籍中仅仅只是靠几个鸡血般的金句或者是一些听起来热血沸腾的成功故事来刺激你的肾上腺,让你顿时重拾精进的信心,激发斗志,然而也会像激素一样,效用大但短暂,没有过多久可能你就把这事给忘记了。“口述历史的功能之一就是收集个人历史,以弥补官方历史的遗漏”,也许是受过专业性的训练,作者可以比较好的还原事情的客观性,对口述历史的主观性拿捏的比较好,甚至于我都觉得不像是在写自己,而是在另一个人的自传。
正是由于它的客观性,才能带读者真实的借由她的眼晴去看另一个世界,当然主观性是不可能消失的,主要体现在她可以以细腻且精准的文笔真实且鲜活的描述事实不显枯燥和生硬,以至于每一段讲述我都会出现热泪盈眶的时候,有时候是羡慕她的洒脱与勇敢,不被世俗所惑勇敢的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有时候是被她经历和描述的故事所动,面对灾难、面对歧视、面对无助时每一类人的心理总是会触动你内心最脆弱的防线,有时候经历了常人难以体会的如同知更鸟披荆斩棘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每一段故事都不是以惊涛骇浪的形式描绘,但是最朴实最谦卑的陈述才会达到最初心的感动。
感谢范海涛《就要一场绚丽突围》,借她的眼睛然我看到了更精彩的生活,也希望每个人都能走的出生活的困境,开启生命的某个按钮,实现绚丽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