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快速的成长呢?
(当然,这里说的成长不是指身体长高,而是指思想上的成熟。)
有的人会说:读书学习。
是的,读书学习的确是一个相对方便的好办法,现在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传播。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不保持这样的态度,很可能就被时代无情抛弃了。
但是,今天我要说的是另一个更加实用的方法:反思。
因为,反思使用的范围更广泛,不仅可以用在读书学习当中,也可以用在工作实践中。不仅可以利用别人的经验教训,也可以用在自己做事前后。它可以随时随地,但简单有效。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反思这个利器呢?
反思的本质:思+再思=反思
反思的本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思之再思。你有了一个思,对这个思进行再思,就是反思。
我先问你一下:你平时反思吗?你是怎么反思的?
你可能会说,在一天或者一周结束,或者,你做完了一个项目,你会进行反思。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反思的理解,就是回头看。
不过,通常进行的回头看也不一定就是反思。
反思的本质是对思之再思。如果你回头看的时候,没有去质疑当时的思,没有去考虑其他的可能性,那你实际上没有再思,那也不是反思。
关于反思,我们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做“三省吾身”。这个成语出自曾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在《论语》中有一段著名的话,叫做: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但是,曾子问的这三个问题尽管是回头看,也很重要,但是这不是反思。
因为,曾子没有再思。他只是问自己,有没有做到这三件事?这三件事是思,曾子没有再思。曾子有一个标准,他只是检查自己是否符合这个标准,但他对标准本身没有再思。很多人认为曾子这三句话是反思,严格说来,其实不是。
很多人以为自己像曾子一样,天天在反思,其实很可能不是反思。他们是在总结,是在给自己打分,是在核对清单,但这不是反思。
反思的四大要素:抽身而出,放下情感,转换角度,指导实践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算是反思呢?你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最重要的不是掌握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反思的具体方式,而是掌握反思的要素。
用当下流行的话说:打开反思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
要素之一:抽身而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首先,人类大脑天然喜欢省力的活动,一旦有了一个思考,我们其实就不愿意再去思考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固执己见的原因,不一定是他们看法多么高明,而是他们把自己和想法绑在了一起,从此“安居乐业”了。
抽身而出,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与自己的先前思考脱离的机会,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对自己的思进行再思。
关于抽身而出,给你介绍一个技巧。这个技巧是管理大师德鲁克使用的,他称之为“反馈分析”。
怎么做反馈分析呢?
德鲁克说,在你做一个重要决策之前,先把你期待实现的目标写下来,一段时间后,把你最终实现的目标跟你写下来的预期目标相比较,这就是反馈分析。
其实抽身而出还有另一个难点,就是当你事后想要再思的时候,你已经忘记了你当初的那个思是什么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合理化,就是我们把最终实现的结果就认为是当初想要的结果。
所以,你在行动之前,就把你预期实现的目标写下来,这实际就是把你最初的思写下来,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你回头再思的时候,才能够知道你当初真正的思是什么。
也就是说,反馈分析帮助你发现当初真正的思,避免事后的合理化现象。
要素之二:放下情感
很多时候,妨碍你反思的,是你的情感。
正面的情感会妨碍你反思。
就是说,我们自己出力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会更喜欢。在家具上是这样,在思想上也是这样。我们对自己想出来的主意,会更喜欢。这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不愿意认为它可能是错的,不愿意对它进行再思。
负面情感更妨碍我们反思。我们都知道,人的本性是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同样的道理,我们对负面情感比对正面情感更敏感,所以,负面情感更妨碍我们反思。
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些失败的事情往往被戴上了“情感标签”。因为有这个负面的情感标签贴在上面,你不愿意回想这些事情。因为不能放下情感,所以你不愿意回想,你对你过去的思,不愿意进行再思。所以,从情感的角度,对失败是很难反思的。
有一种解决的好方法:预演失败。就是在项目进行前,先假设一下,项目最后完全失败了,原因可能是什么。
首先,这个方法让你自然而然地抽身而出了。你们已经有了一个项目方案,已经有了一个思,但是现在你不能停留在那里了,你必须从这个方案中抽身而出。这已经符合了反思的第一个要素。
其次,这个方法还让你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情感。你们已经想出来的行动方案,很多人投入了心血,让你们高估了它的正确性,低估了它的风险。
但是,现在使用预演失败这个方法,最基本的假设就是这个项目最终已经确定失败了。这个假设帮助你们放下情感,放下对已有方案的情感,开始考虑新的可能性。这也符合了反思的第二大要素。
要素之三:转换角度
转换角度是反思的一个核心要素。
我们已经知道,反思的本质是对思之再思。你已经有了思,就是你已经有了一个旧的角度,你现在对它进行再思,就是你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我们常用的一个方式是换位思考,可是仔细想想,换位思考仍然不能有效解决情感牵连问题,虽然换了位置,可是实际上还是用的你的情感。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换人思考”。
它跟通常说的“换位思考”不是一回事。换位思考指你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换人思考是反过来,是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别人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而且,这个别人不是抽象的别人,而是一个具体的别人。比如,如果我的上级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如果马云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
换人思考是一个非常好的反思技巧。
首先,当你使用换人思考的时候,你自然而然转换了角度。比如,你问:我的上级会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这样一问,你自然站在了你上级的角度,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就帮助你做到了反思的第三大要素:转换角度。
而且,换人思考还帮助你自然而然做到了反思的第二大要素,放下情感。因为,你换的这个人不是你,他是不带有你的情感的。
要素之四:指导实践
反思是对思之再思。
我们为什么要再思呢?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实践。
所以,你需要反思出来一个结论,能够更好地指导你将来的实践。这个要素比较好理解,贵在能够实际运用。
反思的三个层面:行为,目标,心智模式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反思,也懂得了反思的正确打开方式,那么,我们在反思的时候,究竟该反思些什么呢?
有三个层面,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改变行动,第二,改变目标,第三,改变心智模式。行动、目标、心智模式,这是三种不同层次的反思改变。
在行动上的改变,是小反思。在目标上的改变,是中反思。比中反思更高级的是大反思,它反思的是我怎么改变我的心智模式。
很多人的反思,都还只停留在小反思的层面。有很多人,也经常都在反思,他们每天问自己:今天完成了哪些工作?做得好不好?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他们也在问“我要改变什么?”但是他们只是在行动的层次上思考怎么改变。这只是小反思。
但是,小反思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它假设目标是不需要改变的。
但是,我们的目标到底可不可以被质疑呢?
目标当然是可以被质疑的。很多时候,我们苦苦寻求改变,结果却不理想,是因为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不合理。
为什么小反思和中反思还不够,还要大反思?
因为,如果能够改变行动和目标背后的这个心智模式,那么影响到的就不只是当前这一个行动、一个目标,而是这个心智模式可能影响到的所有行动、所有目标。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心智模式的层次上反思。
我们可以这么问自己:是什么心智模式妨碍了我们这么做?这个心智模式是否还影响了我们在其他问题上的决策?我们该怎么改变这个心智模式?我们如果在心智模式上做出改变,他们将来在别的问题上可以更有效地决策。这个影响是更长远的,更底层的,更重要的。
愿我们都能学会正确的反思方法,在实践中发挥出它的威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