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前夕我在QQ空间写过这么一句话:希望我们今后不会因生活所迫而忘记生命本来的意义。
如今两年时光匆匆而过,生活貌似只剩下已经淡褪的热情和对写作的执着。岁月神偷,它会慢慢消耗人的精神与意志,会渐渐淡化人的感知与温情。
曾经“步行万里在北京”的豪情万丈已然中止;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婚姻家庭的压力也让自己变得焦虑。农村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乡土哲学依然敲打着自己残损的身心。我开始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孤独。在矛盾的冲击下,还好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中午走在公园的小路上,一旁的玉簪花已经盛开,阵阵凉风过后,香气扑鼻而来,遂带来一点奢侈的享受。
我想,人生不过是一场得与失的争斗吧。没有谁会一直洋洋得意,也没有谁会一直自卑触底。
就拿写作而言,如果你拿出大部分精力进行原创日更,你必然要忍受一些不堪忍受的东西,如:孤独、熬夜、近视、颈椎病……
在你收获别人的阅读、评论、点赞、转发、收藏、打赏的背后,可能恰恰是你思想的走样与身体健康的失去。想想多少新媒体从业者或者自媒体人是在熬夜写作,猛追热点啊!
假如你连周末的时间都拿来写作,那么你将失去睡到自然醒的机会,还有可能失去和同伴一起出游的时间。
这就是选择所带来的代价,你需要一个人默默承受,承受意味着担当,意味着你是一个不单单只为自己而活的人。你还有家人期盼着的你的荣光;你还有读者等待阅读你的文章;你还有将来,等待着你用写作的稿费换作稻粮。
所以当你做出选择,就意味着你已经开始在做得与失的较量,一个成年人不会拿自己的时间开玩笑,每一次的选择必须再三考虑,慎之又慎。
你需要预知这一次选择背后,可能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你需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去承担可能袭来的寒风冷雨。每一位创作者大概都是忍受孤独的强者吧,在一次次的坚持历练中,通过文字获得思想的永生。
时间毕竟是单向性的,我们都是向死而生,庄子讲“方生方死”,如果我们将每一天都当做自己的最后一天来过,相信大家会格外珍惜,过得更加充实。
不过,写作并非如我形容的那么难堪,如果写作带不来一点快乐,不如早点弃之而去。我享受写作,它将是我痛并快乐着的经历。
曾经对新近出版的一本畅销书嗤之以鼻,觉得这书能有什么内涵和思想。可是当我去读这本书上的文章时,却总能读出一点什么,有时还会对自己浮躁的心,对空白的灵魂填充必要的信念和力量,有时还会指导自己的写作。于是我开始认同当代创作者的价值,当然也是在寻找自己的社会价值。
写作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至少从创作者的眼神里会露出平静的目光。躁动不安是写不好一篇文章的,反过来只能是静,才能带来生命本身的安详,我想这正是写作最伟大的意义所在吧。心如止水,气贯长虹,古人之言,诚不欺也。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蒋勋的容貌,蒋勋的书,蒋勋的讲座,一个做艺术的人,是那么的生活化、接地气,没有一点架子,眼神里透露出的宁静会感染到很多人。
百年三万六千日,弹指一挥间,不过人的一生总还可以有大把的时光去读很多书,去结识很多人。想干什么一直干,顺应万变挤时间,这才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每一个有梦青年需要去付诸实践的箴言吧。
在自己曾经迷茫的一段时间,我的一个姐姐给我发来消息鼓励我:“二十到三十岁是人生最艰苦的一段岁月,承担着渐长的责任,拿着与工作量不匹配的薪水,艰难地权衡事业和感情,不情愿地建立人脉,好像这个不知所措的年纪一切都那么不尽人意,但你总得撑下去,只怕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迷失了最初想抵达的远方。”
于是,我开始给自己打气。
这辈子最不能表现的是:没有底气;
这辈子最不能信的是:命;
这辈子最需要爱的是:自己,其次家人;
这辈子最需要做的是:感动自己。
古之学者为己,我很清楚的一点是,只有自己变得更好,我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我突然会问自己,以后的我会单纯依靠写作谋生吗?
说实话,真的不清楚。不过,我始终认为通过内心流泻出来的文字很干净,除了生存的必要,少沾染一点铜臭气也是能做还须做到的一件事。
希望我们不会因为当下生活的所迫而忘记生命本来的意义,如果确定好想干某件事,只要不违法,守道德,敬请大步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