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奕彤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还有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是这么说的。海伦凯勒就是我最喜欢最喜欢的一个人。
海伦.凯勒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城镇——塔斯卡姆比亚。这位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雷德克里夫学院,令人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是一个聋哑人。
一岁半时,小海伦.凯勒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时,上帝却残忍地剥夺了她倾听鸟语花香,观赏美好世界的权力,然后扬长而去,任其自生自灭。
不过上帝也许错了。在沙丽文老师的悉心帮助下,海伦凯勒掌握了五种语言,会写作,会读书。海伦凯勒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1.每天自学三小时。2.用两小时默记所学知识。3.再用一小时将自己三小时所学知识默写下来。4.运用所学知识写作。用超出常人几倍的努力来学习。
尽管残忍的命运挡住入口,但她的心从未被驯服。海伦从小便自信地告诉自己: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我要去最顶尖的哈佛大学读书!长大后的海伦,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学,而且还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机构,笔耕不辍写出了十四部著作,以顽强的毅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海伦说: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有的人为“过去”而气馁忧伤,为“未来”而担忧烦恼;有的人对“已失去的”痛苦不堪,为得不到的“百般苦恼。当“今天”成为“过去”,当“正拥有”成了“已失去”才追悔莫及。“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与海伦凯勒相比,那些消极的人会觉得自己如蝼蚁一般渺小低微。“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会让人更加喜爱声音。”海伦这样不断地告诉自己。没有黑暗,何来光明?当黑暗降临,就意味着光明就在不远处,而有的人,却恐惧,颓废不去追逐光明,而是消极等待光明,然后悲观厌世,抱怨上苍的不公。
“忘却自我中有着快乐——因而,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成我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成我的幸福。”她洒脱,乐观,无视上帝把她的翅膀折去;她坚强,勇敢,在困境之中艰难蜕变……
“死亡只是从这个房间搬迁的另一个房间,我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样,因为我在那个新的房间就可以用眼睛看到东西了。”海伦只是这样想,也热切地盼望光明,你是会想去看什么呢?抑或是不为所动,依旧随波逐流?是的,人的一生就是要感受生命之最烈,要体验人生之极限,要努力拥抱生活的光明!
“1902年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就是吉普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美国著名的作家海尔博士曾说。是啊,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逆境中奋发向上的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
她,就是我最喜爱的一个人。
附: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充血症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968年6月1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