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体会到:极其美好、重要的的智慧是内在统一的。听起来很抽象,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对于自由有合乎人之本性的认识,他对于是非的判断应该是充满理性的;再譬如,对于爱的认识充满人性,他对于自我的概念就不会局限于私利;又或者,对于意义的界定是超乎物质以上,那对于梦想的理解就不会仅仅是达成与得到。所有美好的智慧都是系统的、和谐的,当我们在每个概念里徘徊、求索久了,就会自然而然触类旁通到“通透”的感觉里。一言一行皆出于一个我、一颗本心,归于一。乘船到了岸,船就应该舍了;明白了道理,也是该忘记道理的时候。因为道理与本心浑然一体了。
求索的过程是必然充满复杂与艰难的,常常伴随着痛苦、不安与自我怀疑。走出被灌输的认知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充满着对看似合乎常理的教条的反叛,近而被鄙夷、抨击。我们所处的环境好比一张无形的网,所谓的自由与自我在网络之中是无足轻重的。这张网要把每个人带到一个趋同的认知里:你所追求的、在乎的莫过于此,你跟他人的比较也是在限定的范围内。谁又比谁多得到多少?可丈量的、计算的都是无意义的标准,人所需求的其实很少,但内在渴求的却如海般无量。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模糊限定让很多渴望挣脱网罗的人变得不那么自信——渴望抓住些什么却又不愿放弃一丝一毫。
打破并不是出路,清醒更重要。离经叛道者的勇气不是人人可具备的,但内在的觉醒与观照却是触手可得的。依靠内在的光明,眼睛看与不看种种色,内心的光明总能点亮脚下的灯,找到通往理想之地的路。离开他人的目光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在我们没有真正隐私的时代,在这个人人渴求关注的时代,在这个拼流量的时代,寂静地活着是一种奢侈而又英勇的选择。不得不承认,这件事对于很多人而言自然而然,但对于很多人而言却是需要肢解身心的决心。
我想,本心与初心是一种孤寂的状态,是眼中无我的状态,放下对凸显自我、成就自我的执念,目光转向“我”作为一个微小的尘埃如何出现、为何出现和最终归于沉寂的过程。生命好似旅程,来去皆有定数,寻找到我存在的使命,去完成它,便没有辜负上苍这一个美好的期许,更没有辜负这一场苦苦的寻求。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所住之处,当安心。得与不得都是虚妄,脚下的路一步步行,未有我之先与已有我之后都是瞬时的,当提醒自己以实为空、以空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