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城市 回归乡村
晁大愚
一直想过山居生活。看到网上一些网络红人“借山而居”,推开门就是风景,云雾在你的脚下,有院子有池塘,这样的生活像是神仙的生活,起码是接地气的。
而城里的高楼大厦更像是一个个水泥铁笼子,还有各种费用,物业费停车费。最为要命的是现代社会的很多工作其实是简单重复,是没有意义的,人被这个城市大机器变成了一个小机器,或者只是上面的一个螺丝钉。
逃离城市,回归山野。这是很多先知先觉者已经做出的选择。不要说现在的很多大城市的人往大理丽江这样小资的地方跑,中国古代读书人就有隐居传统。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用诗歌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与自己的生活,被称为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其实陶渊明可能没有想那么多,他可能不认为自己是隐士,也不知道自己写的诗歌会被后人认为是开山立派的杰作。他只是厌倦了当时的官僚体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心气太高。他只是想过一种简单生活,种地,饮酒,写诗,了此一生。所以他活着的时候不被当时的主流诗坛所认可。他也不屑于去混圈子。他只是写自己想写的。至于名利,那都是身后事。如果陶渊明为了名利而写作,混迹于官场,他可能就写不出那些诗了。
不过,据说陶渊明也不善种地,有诗为证:草盛豆苗稀。据说他晚年还要靠亲友接济才能过活。真是文人不善谋生的典型代表!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我疑惑,连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道!这种极端思想把后世的读书人害惨了。
古代也有城市,古人厌倦了城市生活,就可以回归田园。
现代社会呢?据说现代化是个好东西,现代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就是要有很多高楼大厦。于是,连内地的小城市也开始建密集的高楼大厦,这些笔直的水泥钢筋像极了勃起的男性生殖器,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的欲望。这些水泥大阳具还往往被冠以国际的标签,似乎这样就走向国际了就与世界接轨了。简直就是一群土豪土鳖!和农民的见识差不多。
城里人太多太挤,物理距离很近但心理距离很远,住在一栋楼里也不一定认识,即使是邻居也不会串门,在浮华中虚荣攀比。村里人很少,物理距离很远但心理距离很近,互相见面打个招呼,经常串门,在淳朴中回归本真。
总之,这一轮城市化如火如荼。很多年轻人压力山大。也有一些先知先觉,跳出了这个圈套。有钱有有钱的活法,没钱有没钱的活法。有钱者,可以去风景名胜区或者小资扎堆区租个小院别墅。没钱者,去山上租个没人住的破旧老房子,简单维修便可。比如那个“借山而居”的二冬。
像我呢,也是机缘巧合,经人介绍,老板欣赏,来到一个乡村旅游小镇,包吃住,还有一点工资拿,一边帮老板做点事情,一边体验所谓的山居生活。说大点,振兴乡村。但我知道这话太大了,我扛不住。我只能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于大学生下乡,我这个当年的80后大学生现在好像有点“聪明绝顶”了。应该是城市走一遭再回乡,倒不是因为在城市混不下去了。理想情怀不能当饭吃,但没有理想情怀的人生太庸俗不堪了吧!难道生活就是蝇营狗苟就是鸡毛蒜皮?我不承认自己是城市生活的失败者。不是我做不了,是我不屑于做。至于以丑为美以假当真的罗刹海市就更不必说了。我得给自己贴点高大上的标签。也不妨老夫且发少年狂,古有陶渊明,今有晁大愚!
当然,我觉得最牛的人是不外求,就是不拿别人工资,自己养活自己。在这一点上,二冬比我更决绝。但我还是觉得人应该入世一点,可能我这个读书人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比较重。二冬可能更像道家。
关于二冬,我要专门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