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前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很多人对他的认识都源自西部影视城。他缔造的西部影视成助推中国电影步入一个个辉煌,最终走向世界。他同样被誉为一代儒商,成为文人经商的典范。他的文字更能把生活去还原,让人思绪万千。
一篇《绿化树》作为《张贤亮精选集》的开篇文章,它把我们带到了上世纪的那个苦难年代。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虽然新中国已历经十几个春秋,但人们还是在饥寒交迫中煎熬,每一个人每天面临的是怎样填饱肚子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体验到那种饥饿的折磨,物质的丰盛,困苦已经从人的肉体范畴升华到精神境界,此时被称之为烦恼。
让我们走进这篇《绿化树》。章永璘一个被流放到西北的知识分子,他在被劳教释放后又不得不在农场就业。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是第一位的,人的这一本能成为故事的中心,而围绕这个中心主人公的内心就被活灵活现的刻画出来。
读一篇文章能领会的作者的意图,首先要回到作者执笔写下这些文字的年代。《绿化树》1984年发表斩获众多大奖,之所以能受到大众的青睐,是因为它把大众过去近十年经历的事情还原出来。六十年代的大饥荒用文字去写实社会,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算的是鸣放了。这恰恰又让一个受了22年不公正待遇的中年人写了出来,而且是活灵活现的。
《绿化树》中的章永璘一个来自大城市的有知青年,曾饱读过诗书,但在世俗中为了裹腹去去欺骗农民,动用小智慧去多获取一些生活的必须,连爱情也被饥饿捆绑,人的本性此时被暴露的赤裸裸的,知书达理的人被"五斗米"折了腰,这是作者代表众多人去自责、去忏悔,这需要何等的勇气!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轨道,前辈张贤亮的独慧之眼,迎着曙光用文字去打开制约我们的一个个桎梏。原来磨难会练就一个人的心智,它让你总能释放原原本本的自我,不随波逐流,从而留下属于自己的丰碑。
张贤亮前辈堆砌的丰碑是用文字码成的,他的文字厚重又耐人寻味,几十年的苦难没有折服他,反而成为了他一生中的本钱,带他走向人生的巅峰,成为文化人中的商业奇才,更把带有历史符号的文字呈现给了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