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6个世界读书节,一大早朋友圈又刷屏了。
翻翻去年今日的朋友圈,关于阅读节的文章还历历在目。
前年也是。
但凡一个东西被命名一个节日,或者因为重要,或者因为式微。阅读这两个原因都占着。
然而,就我所知,周围的读书氛围还不是那么浓郁,周围的读书行动还不是那么急切。
追其因,无外乎没有时间,没有心绪。
果真是没有时间吗?翻翻手机用时,有多少时间是在娱乐八卦游戏等上呢?查查日程表,有多少时间是在闲逛瞎聊抱怨吃喝应酬上呢?
每天挤出十分钟阅读有没有?每周挤出一个小时阅读可以不可以?清晨或夜深人静,让手机早睡晚醒,拿出一本自己喜欢的或需要的书读一页,哪怕听一页呢,只要你坚持,你就会发现,原来阅读时间根本不是大问题。
没有心绪倒可能是真的。因为生活太琐碎了,琐碎得一地鸡毛。有人说,街上没有兵也没有马,内心却感觉兵荒马乱的。我有时候想,阅读是不是治疗这个病的好药呢?它让你沉静,让你看到生活的本相——繁复而简单。
无法沉浸阅读的更大的原因大概是阅读意识不强、阅读功利太强吧。
读不读生活能有多大变化呢?不读不也是这样过?读了就一定什么都好了吗?读书是一种娱乐,但现在的娱乐方式多的是;读书是一种教化,但现在的教化方式丰富多样;读书是一种心灵成长,但现在促进人思想发育的活动也很多;书中自有颜如玉,但实际上不太读书的人得到颜如玉的机会更多;书中自有黄金屋,但经济的发展似乎也没有遵循这个规律;不读书,也不一定没知识没文化没修养没发展没成功……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除非自己静过心读过书。
是的,只有静过心读过书才能切身感受阅读的快乐和收获。听别人说的再多,不如自己体验一次。体验多了,你就会认为,读书,还是生命的必修课。如果你再做进一步调查,你就会发现,读书,也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必修课。你羡慕的那些生活,你羡慕的那些人生,除了祖上阴功、运气,哪一样不是用功读书得来的?前两者我们无法控制,后者我们可以尝试。
我认识一位朋友,初中毕业,谈吐不凡,很有见识,个人和家庭都发展得很很好。我问他一个大山里贫困家庭出身的人,是怎样修炼成功。他羞涩的一笑:我读书啊,真的是读书开阔了我的眼界,改变了我的命运。还有一位朋友,事业简直像开挂,他是小学毕业,因为贫穷没上学是他的心病,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阅读。事业成功之后,阅读更加勤勉,因为他知道阅读的重要。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有很多。
遇到一本好书就是遇到一个知己,遇到一个导师,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它不仅消解了你目前的困顿,还会在你以后的路上时不时的来到你面前,温暖你的心,照亮你的迷茫。因为读书,你会看见自己,你会修炼自己,你可以成为更好的你。
中国全民阅读代言人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电影《卡萨布兰卡》有句台词“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终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阅读,就是生命的自觉修炼。
为了促进我们读书,时代真是用心良苦。
丰富的书籍,多样的阅读方式,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各种各样的读书团队,政府的推动,专家的引领,优雅的环境,安定的局面……
我所居住的城市政府每年都有大型书展活动,招揽各地书商,举行作家签名售书,参加活动的市民,不仅可以半价买书,还可以领取政府资助的各种书券。每年都有读书活动展示,评出“最佳阅读人”“最佳领读人”“最佳书店”。市内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免费借阅,网上借阅还能免费送书上门……
唯一需要的,就是你的阅读行动。
也许,你会说,读什么呢?
你可以静下来想一想,看看自己的心底需要什么。因为需要而阅读并不卑微,孔子就非常肯定这种阅读,而且认为这是阅读进去的很重要的途径。你可以阅读与学业相关的书,促进学业的扩展和发展;你可以阅读和事业(职业)相关书,让你的工作更有效更杰出;你可以阅读养生的书,让自己和家庭身心健康;你可以阅读教育方便的书,成长自己,成长孩子,幸福家庭;你可以阅读烹饪方面的书,从此你和你的亲友都有了口福和心福;你可以阅读艺术方面的书,从此你就是一个有高级趣味的人……
为了自己的趣味、爱好、特长去读,当然更好。不为什么,就是阅读很愉悦所以阅读,是阅读的更高境界。
或者,就是定期去图书馆、书店转转,翻翻,感觉什么可读就读读,也很好。时间长了,你就会有自己的选择和品味。你会发现,这比逛吃逛买更让人高兴。
假如没有规划,你的阅读也很难坚持。计划计划,墙上一挂。即使不能天天坚持,也一定会有所激励。清晨或夜晚,读两页;高兴或不高兴,读两页;每一个纪念日,以读书来纪念;每一个周末,和最亲的人一起读书;每月读一本;每年读几本……
不写这老么子了,走,我们读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