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几乎是在假期中度过,从周一到周日,不知道每天是几号,也不知道是周几,只是在玩手机时,偶然的发现,竟然周日了,惊着我了,时间真快,转眼七天过去了,也意味着假期就要结束了。
这个假期如以前一样,日子是在迷迷糊糊中度过的,每逢小长假都是如此。国庆假期还记得每天是几号,到了春节,几号都不知道了,只记得每天是大年初几,这样的日子至少要过到正月十五。虽然过了初七假期就结束了,就要正式上班了,但心还没有完全收回来。按着传统习俗,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正式过完年,此时此刻还沉浸在假期的氛围之中。
本周是假期,日子过得自然也是松懈的,为自己的懒惰找着各种理由,初三的睡到饱,明正言顺的睡了懒觉,初五和初六也为自己找了个合理的理由,初四晚上睡眠不太好,初五早上要补觉,至于初六,假期快要结束了,再不睡懒觉就没机会了。其实,任何时候想懈怠都有理由,只是你想不想做。
当然,本周更多的时间还是为了过年准备而晚睡,为了拜年而早起。拜年,说实话,不是很喜欢,也许与自己的内向性格有关,从小就不喜欢走亲访友,那时跟随父母后面还好一点,仅仅跟着就行。成家后,这也是最发怵的方面,甚至影响了对过年的恐惧,也想改变,也曾做过努力,但凭个人力量,无法改变,该去的长辈家还要去,要来的晚辈还是来了,虽然婉拒,却未果,大年初一初二,总不能不让人家进门吧,因此该包的红包还要包,最终还是把郁闷留给了自己。有时候与其说我们败给了传统习俗,败给了世俗,不如说是败给了自己。
这也许与年龄有关吧,传统的观念,刻在了骨子里。不如现在的零零后,甚至一些九五后,他们不管那些习俗,不管那些人情世故,我行我素,不讨好任何人,让自己开心就好。现在想来,能勇敢活出自我,也挺不错,我们这一代人,很难做到,在乎着别人的感受,在乎着别人的眼光,总是下意识的迁就着别人。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转发莫言的一段话:“最讨厌正月里走亲戚,你拿两样破东西来我家了,我忙碌半天然后做一桌子菜给你,陪着假笑聊着家常。明天,我又提两样破东西又去你家里,你又得忙碌半天做一桌好菜给我,接着你也得陪着假笑跟我聊家常。”
转发,也许是有着更多的感同身受吧,我瞬间被共情了,很多人被这种虚伪的社交绑架着,也想放下那些无谓的客套,轻松自在些。想改变,却无力,所幸的是有所转变。
这一周,只在外聚了二次,相比较以前,频率大幅下降,以前正月初七前,几乎是轮流转,轮流转着聚餐,还带着不知谁带来的礼品轮流转。网上说从自家出去的一盒牛奶,最终又转回了自己家,而且大致流程都猜测到,从谁家到谁家,再到谁家,笑话来源于生活,我就亲身经历过。现在少了聚餐,也就少了一些礼物的流转。
今年的二次小聚,一次是在姐姐家,兄妹三家小聚,一次是朋友聚餐,小范围的,只有三家,这样的聚餐,是真心的,少了份应付的感觉,并不觉累,倒也不反感。
这一周,写文还在继续,能坚持日更,算是本周最大的收获吧。在春节来临之际,没有准备备用文,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春节假期之间,自然没有备用文可用,能够坚持按时打卡,实属不易,但也只是坚持而已,更文仍以碎碎念为主,记录我的假期生活。
这一周,没有开启阅读,有点可惜。说可惜,是因为不是没时间,而是时间虚度了,如果说忙碌于家务,忙于应酬,或是外出游玩,还有些心安,还觉情由可原,关键是大部分时间又在手机上虚度了,不仅是看视频,现在又增加了玩小游戏,自律性还是太差了,引以为戒。
这一周,趁着大年初一和初二两天晴好天气,一家三口到附近景点转了一圈。说是景点,其实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点。来到了乡村,来到了田野,感觉到乡村之中有着平时所没有的热闹场景,大部分在外工作和创业的人都返乡了,乡村的人气更旺了。看到了冬日的田野,经过了人工的打造,没了原来的荒凉,游人也不少。两天的半日游,我们也更多地了解到家乡,看到了家乡更多的美。
新的一周即将来临,恰逢立春时节,又是新的一季开始,把所有的烦恼甩在身后,伴着春光重新出发,去发现身边更多的美好,也迎接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