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被讨厌的勇气》。
昨天,我们了解了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勇气对于人生的决定作用,也了解了我们追求幸福而不得是因为缺乏改变的勇气。
在众多我们想要改变但觉艰难的东西里,有一样或许是人人都有但都想消除的——自卑感。
自卑感是如何产生的?它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自卑感与自卑情结是什么关系?如何对待我们的自卑感?
这些问题都将在我们今天的阅读里找到答案。
01 自卑感缘何而来?
有什么让你感到自卑的事儿吗?比如长相、身高、身材、学历、职业、收入、性格、能力、成就……
只要能与人进行比较的任何事儿,都能让人感到自卑。
自卑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普遍现象,就连书中的哲人(岸见一郎)也曾因自己的身高而感到自卑。
155cm的岸见一郎,年轻时总是设想:如果拥有正常的身高,再长高20cm甚至哪怕再长高10cm,或许一切都会不同。
可他的朋友告诉他:“长这么高干什么呢?你可有让人感觉轻松的本事啊!”一句话点醒了他。
高大能给人以震慑,矮小却能让人感到轻松。不管高大还是矮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高大”或“矮小”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是与人比较。既是与人比较得来的结论,那便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即我们对事物“赋予意义”的过程。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所以,身高是优势还是劣势,全凭我们的主观决定。如果我们为此感觉自卑,则是通过“主观臆造”选择将其作为我们的劣势看待。
简单来说,自卑感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应,而是在比较中做出的相对价值判断,是我们主观臆造的结果。
02 别拿自卑当借口
自卑感作为一种人人都有的普遍现象,自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症状。
如果我们正确利用自己的自卑感,不满足于现状,追求进步,那自卑感将成为我们“趋向优越的原动力”。
就如大学时代的白岩松,因为出生小城而自卑,害怕被嘲笑没见过世面,害怕被瞧不起。但他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读书弥补自己的欠缺,最终成为央视著名主持人。
但有的人无法认清“努力可以改变现状”的事实,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
比如“我学历低所以不能成功”“我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
类似这样,将原本没有什么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重大因果关系并大肆宣扬的人,则是在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借口。
这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的本质是一种外部归因的表现,因缺乏向前迈进的勇气或不愿真正努力,而将自己维持现状的原因归咎于自卑。
03 越自负,越自卑
有自卑情结的人,往往无法接受自己的“无能”。但他们又缺乏行动的勇气或不想真正努力,便想用更为简单的方式让自己“看起来很厉害”。
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沉浸在虚假优越感之中。
比如有人宣称自己是十分厉害的人物,权力大得仿佛可以一手遮天,而实际上他可能是个班组长。也比如有人过度追求奢侈品,拎着十万块的包看起来就像是有钱人本人,而实际上可能只是个挤地铁上下班的普通白领。还有一些人沉迷于往日荣光,整天大谈特谈其曾经如何辉煌……
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情况是通过把自卑感尖锐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即夸耀不幸。这种人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甚至以此支配他人。
比如最近某节目里,一位歌手在与另一位歌手共同完成一首歌曲演唱后,开始哽咽地诉说想把这首歌唱给自己逝去的某位亲人,当时因为某种原因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悲惨的故事讲完,现场哭成一片,评委毫无意外地选择了他。这个故事与歌唱节目本身并无任何关系,却成了“卖惨”的一方致胜的法宝。
04 拥有健全的自卑感
阿德勒说:“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十多年前的某一天,突然接到某位朋友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尽显疲惫,他说:“我原来一直很努力,努力要考第一名,要拿国奖……我想我不能比我的女朋友差劲。现在这些目标我都实现了,但我却突然不知道自己可以干嘛,于是每天和朋友们打麻将、打游戏,我还学会了抽烟……”
为他感到遗憾,但同样遗憾的是当时的我还不知道阿德勒心理学为何,因此不知如何劝慰。
如果再次回到那一天,或许我会对他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比,而是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自卑感和自卑情结,各自的表现以及正确的对待方式。人生中还有哪些让我们感到烦恼的问题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你有没有曾经因为什么而感到自卑呢?你是如何处理自己的自卑感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