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女孩32岁,是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在外人眼里她才貌双全,但是始终没有男朋友,更别说结婚了。
有一次和一位心理学的朋友聊天,出于信任,她敞开心扉告诉朋友,自己小的时候经常被爸爸莫名其妙的打,她很不喜欢爸爸,也很少主动跟爸爸沟通,他学习努力,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早点离开家离开爸爸。
终于她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离家很远,就连工作也是选择了异乡,对她来说是新的开始,他可以逃离家的束缚,逃离爸爸。
上了大学乃至工作,周围的朋友都逐一找到了心仪的另一半,她很替他们开心,自己也渴望拥有一段感情。
每次刚开始还聊得来的朋友,当有了进一步的想法或者举动时,他就会慌乱不堪,不知该怎么面对,他逃避,焦虑,最终他们的关系就会变得形同陌路。
事业上节节高升,身边的异乡朋友却越来越少,大家都说是她事业心太强,眼光太高,所以才一直单着。
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对于感情的渴望,和不会发展一段正常的情感带给她的困扰,现在的她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知所措。
故事二8岁的小女孩,上小学三年级,从她六个月大的时候就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这几年爸爸妈妈妈努力给她准备优越的物质条件,为了让她上个好学校,不惜花大价钱买了全市最好的学区房,等一切准备就绪就立马把她接过来,终于一家人团聚了,幸福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这时的她已经6岁了,对于陌生的一切都很不适应,以前因为在镇上上学,即使学习很好但依然跟不上这里优秀的节奏,爸爸妈妈每天都很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她的作业,加上老师传达的“电话和微信”,常常作业还没检查完,屋子里就开始了各种争吵和指责,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做,我们这么辛苦你怎么一点都不争气了等等,爸爸有时气急了还会直接动手,本来对父母就有诸多不满的孩子因为爸爸的举动更加的讨厌父母,学习也没什么兴趣,成绩自然也不好。
就这样全家人的重点都放在孩子学习上,监督,检查,陪读,同时批评,职责,谩骂,暴力,一直循环着,直到有一天孩子的小姨来家里看孩子,孩子告诉小时候经常陪自己照顾自己的小姨,她好希望爸爸妈妈赶紧离婚,这样他就可以不用再跟她们一起生活了。
两个故事,不一样的情节,却是一样的让人感触良多,替孩子感到难过,他爸爸妈妈感到伤心,人世间多么珍贵的情感最终却成了伤害彼此最锋利的凶器。
我们常常说一个家庭如果不具备家庭功能,那么对于家庭成员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成长进步的这是我们在沙龙中大家常常对于家庭的期望,希望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丈夫还是妻子。都说岁月安好,只因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个世界对于男人和女人的定位和价值观从她们出生的那一刻似乎已经明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一个全职妈妈的孤独与无助,同时又有多少人可以看到一个独自养家的男人背后的辛酸苦辣,家是成长,是互助,共成长,同进步。
爱的功能没有爱的家庭,少连接,少沟通,甚至没有互动,感觉不到温暖,冰冷与不适侵蚀着每一个家庭成员。
爱是流动的,她可以从一个人流向另外的人,大家彼此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一个不被爱的人她不会爱人,不知道如何表达爱,就像我们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没有获得爸爸的爱,或者说因为没有被爸爸表达过爱,所以她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爱,不知道怎么去爱人,我们把这叫爱的功能性丧失,爱的功能性丧失大多发生在童年时期到青春期,但是她却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坚实的包容想想我们第二个故事,孩子6岁以前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突然间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对孩子和爸爸妈妈来说更重要的不应该是成绩,而是彼此之间爱的链接。
链接的基础是包容,就像婚姻的基础是爱,尊重与包容,那么对于亲子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尤其在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家庭应该是避风港而不是加强版的学校,父母应该是父母,而不是老师的附属品,一个包容的环境对于错误中的孩子是一种接纳与归属,他不会让孩子在应对外界时孤立无援,孤独无助。
很多父母会觉得我生了你,你就一定跟我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建立是基于后天的陪伴与相处,没有相处与陪伴,在孩子眼中你可能就真的只是个陌生人。
人们会在相似的基础上走到一起,在发现和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得到成长,让家成为爱的港湾,互相尊重又彼此促进共同成长。